最近,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刘峰超在导师马宗义研究员的指导下,对搅拌摩擦加工(FSP)超细晶铝合金的低温超塑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相关论文先后发表在Acta Materialia(58, 14 (2010) 4693-4704.)、Scripta Materialia(62, 3 (2010) 125-128;60, 11 (2009) 968-971;58, 8 (2008) 667-670)等期刊上。

  超塑性是指多晶体金属材料在拉伸条件下,表现出异常高的延伸率而不产生颈缩断裂的现象,一般认为当延伸率大于200%并且应变速率敏感指数大于0.3时,材料即具有超塑性。超塑成型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工件整体成型工艺,在汽车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细晶铝合金超塑成型温度大于0.8Tm(Tm为铝的绝对熔点,0.8Tm为473oC)。高温超塑成型不仅浪费能源,还导致晶粒粗化、表面溶质原子损失,降低了成型后工件的力学性能,如果能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超塑成型则可有效克服这些不足。低温超塑性是指在0.5Tm以下温度取得的超塑性,铝合金的0.5Tm为194oC。然而对铝合金,取得真正意义上的低温超塑性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公开报道的各种加工技术制备的细晶铝合金低温超塑性的最低温度均大于200oC,因此350oC以下的超塑性一般就被认为是低温超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