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现染色质松散因子Gadd45a能显著提高重编程效率,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重编程早期的异染色质变化规律,筛选到新型因子,还建立了筛选染色质松散因子的平台,能广泛应用于细胞命运转换中。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EMBO Reports杂志在线版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和刘兴国两位研究员。其他研究人员包括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的徐国良院士,及德国马普分子生物医学研究所的Hans Schöler。

  染色质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前者处于伸展状态,有转录活性,后者处于聚缩状态,无转录活性,两者的相互转换在细胞命运转变的关键。多能干细胞与体细胞相比,染色质更加开放,异染色质更少。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过程必然在染色质水平发生显著重塑,但是这一过程的规律知之甚少。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开发了活细胞内实时精确定量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松散性的成像方法,通过红色荧光(HP1a-mCherry)用于区分常异染色质,绿色荧光(H1-GFP)的FRAP用于定量外周组蛋白的活跃程度,从而分别定量分析常异染色质的松散性。他们将这一成像方法实时应用于体细胞重编程中,发现在体细胞重编程早期,只有异染色质显著变松散,常染色质没有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