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协作共赢 促质谱行业健康发展

2011.8.15

协作共赢 促质谱行业健康发展

——访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李金英研究员

  2011年中国质谱学会第31届年会于8月6-10日在古城西安召开,到会逾400人。会议期间,分析测试百科网 (以下简称Antpedia)记者采访了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李金英研究员。接下来,李研究员将从质谱学会在中国质谱发展中的作用,将为中国质谱用户办哪些实事儿,在中国发展自己的质谱仪器中将起的作用等角度为大家介绍,希望对每一个关注质谱、使用质谱的网友们有帮助……

  会议模式改革 信心更足

  Antpedia:据大会承办方讲,本次会议实际到会人数远远超过预期,对此您有何感想?

  李研究员:质谱学会之前的会议模式是两年一次大会,比如去年在长春召开的华人质谱大会与年会合并,不仅各专业委员会聚在一起,海外的华人质谱科学家也赴会参加;而以前单年的会议是专业委员会分别召开,所以预估单年会议规模不大。去年大家建议,最好每年以年会的方式把各专业委员会放在一起召开,今年就是提出这种想法后的第一次实践。我们定义为第31届年会,也是质谱学会成立31周年。今年年会预计的人数是200人左右,实际上达到了350-400人,规模比预计的超出了近一倍;如果不是很多单位八月份申报国家十二.五规划项目,来的人会更多。

  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这个领域内大家的交流非常活跃,二是质谱学会组织的展示平台越来越好,大家对学会非常支持。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研究的成果也非常丰富,因此,大家之间的交流也必然会越来越活跃,而且国外的相关会议(如国际质谱年会、美国质谱年会、亚洲质谱年会等)都吸引了很多中国学者参加。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会议模式也要顺应需求,进行调整、改革,今后将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其他的专业性的会议需要的话可以依旧召开,以便为大家创建更好地交流、沟通平台。

  质谱学会理念:团结协作 共同发展

  Antpedia:质谱学会本身的运营情况、各专业委员会关系如何?

  李研究员:我曾在2000-2004年任质谱学会理事长、2004-2008年任秘书长,2008至今任这一届的理事长,经历了近年来质谱学会的发展历程。中国质谱学会的发展总体来说是健康、良好的。在学会成员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下,平台已经搭建完成,配套措施也已比较到位。学会内部目前设有:有机、生物、无机、同位素、仪器研制等专业委员会,大家共同商讨质谱学会和质谱领域内的发展大事,我们也非常注重和各专业委员会全面的合作,不仅满足于某个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带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此外,注重平衡各专业委员会的发展,秉承团结协作 共同发展的理念。因此,学会内近年来发展非常健康、友好、和谐。这两年,《质谱学报》、中国质谱学会网(http://www.cmss.org.cn/)方面的工作都有很大起色,经过三年多不断的完善,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去年到今年平稳的过渡,预示着质谱学会的未来会更好。

  质谱学会作用:交流 引领 集成

  Antpedia:质谱学会除了交流的作用,还将有什么作用?

  李研究员:交流仅仅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标是能够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和创新的水平,为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作出贡献。学会除了交流以外,还要关注仪器设备及其在未来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现在大家最为关心的是食品和环境的安全问题,我们也要关注质谱能在其中能扮演怎样的角色。任何重大项目的发展,检测是眼睛。因此,学会还要在前沿攻关、手段上的研发等方面起到引领的作用;另一个是集成,通过集成大家优势,达到国内外更好的合作。

  Antpedia:科研方面,我们了解到目前的大科学研究,常常是几家不同的单位联合才能申请到大的课题。就我们的了解,质谱仪器研制课题申请方面,国家有些部门在项目投入时,似乎最初是一种鼓励竞争的机制,而不是鼓励联合;今后质谱仪器研制的课题,也会更加鼓励几家单位联合么?

  李研究员:我们国家重大课题的申请,既可自己申请也可联合申请。和质谱相关的领域也是如此,前几年往往是一个单位申请几个项目,现在有这样一个趋势,就是大家联手申请,不是竞争,而是发挥各自的优势。这一点我本人也深有体会,这几年我申请的课题都是联合课题,比如2009年时我曾经和四家单位一起申请了一个大课题;在和大家的交流中,也可以感受到,目前很多人都有这方面的意向,应该说这是个趋势。

  原因在于,原来大家在有些方面交流得不够,大家过去只重视本领域的课题,其实自己的优势还可以通过联合申请,到其它领域发挥价值;另一个就是大家的心态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思考更多的是合作共赢;还有就是小的课题,只能做一个大项目的某一个方面,而对于仪器领域(如质谱)的重大改进或整体研发,包括:离子源、四极杆、检测器、真空系统、磁铁、控制系统等,往往不是一个单位能做的,这是当前很突出的问题。我已经感受到政府方面也非常鼓励做大课题。我相信这个大趋势一定会越走越好。

  学会汇聚数千质谱专家

  为中国质谱用户和中国质谱厂商做实事

  促中国质谱行业更好发展

  Antpedia:近年来,中国质谱的采购量非常大,但大多数都是国外进口的,针对这种情况,您有何感想?能否分析一下利弊?

  李研究员:近年来,质谱行业增长非常快,这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们对环境、食品越来越多的关注,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仪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这么快的增长中我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坦率地讲,目前中国仪器采购的方向、来源,90%以上来自于国外,造成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国外仪器研发的成熟度较高;近几年国外不断有新产品、新技术出现;我国对科研和检测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购买需求增多,纷纷引进国外新技术。

  但十几年来的积累,大家已经看到一些问题,积累已经形成了思维习惯和定势,比如不少用户认为:“只要是国外产的就是好的。”有些国外公司的销售都说:“我们赚钱都赚得不好意思了。”而事实上,很多国外仪器公司对于中国的客户是奉行“信息不对等”的。比如:招标前大家查不到价钱,查不到参数;招标时各个公司都能写自己全部满足指标;验收和售后环节,有的国外仪器公司做得还不如中国公司做得好等等。

  就个人而言,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中国客户付出了太多的钱给了国外仪器公司;另一方面,我们的国产仪器、我们的自主创新令人担忧。因此,我们质谱学会下一阶段就要特别关注这项工作,对此不能放任自流,对国外进口的设备我们要逐步、循序渐进地给予技术指标、售后服务、人员培训以及价格的关注;逐步建立规范化的市场,让我们的资金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质谱学会有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和质谱用户,我们要发挥这些专家们的集体智慧和作用,来引导中国质谱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对于仪器国产化,政府各主管部门都明确支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但是我们目前只是注意了引进,消化方面是技术力量强的单位做了,不强的没做;吸收的很少,零零星星,创新方面更显不足。而其实我们在这方面也可以进行方法创新、和仪器创新。如:地科院的刘敦一老师,他把SIMS实验做到了世界范围在线观测、数据共享,把引进的仪器消化吸收了之后又进行了创新;禾信公司研制生产的质谱得到了用户认可,前不久温家宝总理还参观了禾信公司等。下一阶段,我们质谱学会也会更关注国产仪器的发展,为国产仪器厂商提供更多的建议和帮助。

  Antpedia:从今年年初开始,跨国企业在中国发生了很多人事变动和机构调整,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对未来的中国质谱界会产生什么影响?

  李研究员:质谱学会也很关注这类事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们有影响,这种影响有利弊两方面。有利方面是这说明他们很活跃,公司间的跳跃有利于公司间信息的交流,能够取长补短,促进市场发展。而不利的方面,主要是对我们用户、科技工作者,购买仪器往往会考虑人的因素,但是人员之间频繁的跳动,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当仪器出现问题时找不到有效的责任人。这些国外的公司对质谱表现出的关注、重视,目标是瞄准中国用户的资金,而不是质谱技术本身;现在这些国外仪器的型号划分越来越细,这些新型号有没有真正核心技术的升级?主要指标是真正提高还是只做了表面文章?承诺的性能是否能测试得出来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我们将开通渠道,听取中国广大质谱用户的反馈,督促各厂家诚信经营,做好服务;做得好的要表扬,做得不好的要向中国用户通报批评。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