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Ozaki教授:光谱发展中激动人心的几个领域

2008.10.27

——纪念我国光谱事业30年,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专家采访报道系列

 

在这个丰收的金秋季节,我国的光谱学界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收获――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在京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的规模、参会人数以及期刊论文数堪称历届会议之最。在会议召开的间隙时间里,会务组、分析测试百科网、中国光谱网组成了宣传报道小组,并有幸采访了一系列光谱学学术届的专家、教授和研究员,整理出来的这些访谈稿,希望尽可能忠实地记录和纪念我国光谱事业的30年,并展现会议的盛况。


Ozaki教授:光谱发展中激动人心的几个领域


记者:请谈谈您个人的经历

Ozaki教授:我的主要工作是作拉曼光谱,已经有35年了。我从日本获得博士后,去了加拿大一年半, 然后回到东京Jikei大学医学院,那个时候开始做拉曼光谱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研究;大概20~25年前,开始做中红外和近红外光谱研究。也就是说,20年前,我就开始研究现在的领域:做拉曼、红外、近红外光谱基础理论、仪器研发、光谱应用等方面的研究。14年前,我开始研究二维相关光谱。

1_200810272124041.jpg

1_200810272124042.jpg

Ozaki教授

记者:我们认为您也是二维红外的创始人之一。

Ozaki教授:不,Noda是,他是我很好的朋友和合作伙伴。

 

记者:您能谈谈光谱的未来发展趋势么?今天早上,我听到近几年光谱基础理论发展得较慢,大都在应用领域发展。请问您的观点。您能展望一下光谱学的未来么?

Ozaki教授:光谱的发展非常广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宽广的画卷。比如,田院士研究的表面增强拉曼技术非常激动人心,如果可以测到单分子,将是一个广阔的、我们梦想的未来前景。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发展一些传感器,可以做一些生物传感器。

 

记者:表面增强的拉曼是不是代表了整个光谱学最激动人心的前景?

Ozaki教授: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领域,另外,中红外和近红外也有很多激动人心的领域。比如光谱技术可以用于临床的诊断,可以用NIR技术、探针技术非坡环的、无损伤地测定血糖;甚至可以用于监测癌症。

 

记者:是不是从灵敏度角度考虑,表面增强拉曼是当前最好的技术?

Ozaki教授:很多研究者在发展高空间分辨率的技术(从现有的微米尺度分辨到纳米尺度)。

 

记者:那现在的灵敏度到什么程度?

Ozaki教授:当前情况下空间的分辨率还有限,很多研究者在发展高空间分辨的成像技术。当前最好的技术能检测到10纳米。我们当前要克服的技术瓶颈是:测量的尺度越小,灵敏度越差。

另一个方面,我们应该发展PAT(Process Analysis Technology过程分析技术)。PAT可用于质量控制,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技术,它消耗更少的能源、更少的原料,更少的污染,是实现绿色化学所需要的。所以,PAT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PAT目前的技术瓶颈是什么?还是由于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

Ozaki教授:PAT技术正在发展,仍旧有一些限制。比如准确度(accuracy)现在较差,速度(speed)也是个问题。我们需要开发更快的、更精确的PAT技术。

 

记者:PAT的发展,您认为中红外、近红外、拉曼中,哪种技术会更好?

Ozaki教授:我认为现在是近红外,未来可能会用到拉曼光谱,因为中红外不能用于厚的样品。NIR能够观察到材料的里面,而拉曼只可以看到表面。

 

记者:您对中国的光谱学研究水平怎么看?您有什么建议么?

Ozaki教授:中国的光谱学研究水平很高,过去的10年,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田中群院士在国际上非常有名,拉曼的研究在中国很强。两年前,中国成立了近红外光谱协会,当时我认为中国的近红外研究不是很强;但协会成立后,中国搞近红外的越来越多的学者聚集在协会里,所以我认为未来中国的近红外研究会有一个好的发展。10年前,中国的中红外研究开始有起色,后来中红外的发展虽然比不上拉曼,但现在开始是中国中红外迅速发展的时候。至于我的建议,我认为中国的光谱学者应该更多地去参加国际交流。

 

记者:中国的很多光谱学研究者都提到当前中国的光谱仪器研发问题,您能给我们一些建议么?

Ozaki教授:像清华这样优秀的院校,应该更多地和中国本土的仪器厂商去合作研发仪器,研究者们应该更愿意、更乐意做仪器研发的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像清华这样的院校有很多的潜力,她有这么多优秀的研究者,为什么不去做更多的工作介入仪器研发呢?

 

记者:日本有什么好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么?

Ozaki教授:有很多模式。比如我和公司合作做远紫外的仪器,公司提供给我研究基金。大学也可有自己的公司,这是一种商业行为。这种合作的模式是多样性的。总之,大学等科研机构应该在仪器研发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附:Yukihiro OZAKI简介

Dean,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

present

Dean,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
 Director, Research Center for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Director, Research Center for Environment Friendly Polymers
 Project Leader, Far 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Project
 Guest Professor, Jilin University,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Hunan University (China), Kasetsart University (Thailand)
 
Jul. 1993 Visiting Researcher, Princeton University (-Sep)
Apr. 1993 Professor, 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
Apr. 1989 Associate Professor, Kwansei Gakuin University
Apr. 1988 Lecturer, The Jike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pr. 1981 Research Associate, The Jikei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Sep. 1978 Research Associat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Canada
Jun. 1978 Ph.D. School of Science, Osaka University
Mar. 1973 B.S.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School of Science, Osaka University


荣誉和奖项

  • Aug. 2006 Gerald S. Birth Award
  • Sep. 2005 Outstanding Paper Award, Japan Liquid Crystal Society
  • Apr. 2005  Commendation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Nov. 2003 Hyogo Prefecture Award for Science
  • Nov. 2002 2002-2003 P&G Recognition Award
  • Oct. 2002 Buchi Award 2002
  • May 2002 Annual Society Award, Spectroscopical Society of Japan
  • Oct. 2001 EAS Award
  • Mar. 1988  Thomas Hirchfield Award for NIR Spectroscopy 
  • May 1987 Annual Society Award, Spectroscopical Society of Japan

职位:

  1. President, Japan Council of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2. Councilor, The Japan Society for Analytical Chemistry, Kinki district vice president
  3. Councilor, The Laser Society of Japan  
  4. Councilor, The Japan Society of Infrar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 Member of NEDO early assessment committee  
  6. Councilor, Osak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  
  7. Member of general planning board, Hyogo Science  
  8. Member of Committee, Kansai Science Forum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s for Journals

  1.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Appl. Spectrosc.   
  2.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Vibrational Spectrosc.   
  3. Associate Editor, Anal. Sci.   
  4.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J. Near-Infrared Spectrosc.  
  5.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Spectroscopy.   
  6.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J. Metals, Materials, Minerals.   
  7.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Chinese J. Light Scattering,   
  8. Associate Editor, NIRS Reporter   
  9.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J.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Analysis  
  10.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Chemistry; An Indian Journal  
  11. Member of Editorial Board, Macromolecules; An Indian Journal  

 

专题:第十五届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