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使海洋失去生机 全球海洋救助方案出台

2014.6.26

  “据估计,每年非法、不报告和无监管捕捞产值可达100亿~230亿美元。大约80%的海洋污染,包括塑料、化肥、垃圾及其他有害物质,来自基于陆地的人类活动。”这是全球海洋委员会6月24日正式发布的《从恶化到恢复――全球海洋救助方案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给出的结论。

  报告建议促进公海康复循环

  《报告》分析,资源需求增加、技术进步、鱼储量减少、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栖息地减损是导致全球海洋恶化的五大因素。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近3/4的区域,蕴含13亿立方千米水量。据统计,全世界12%的人口依靠渔业维生,人类从鱼类和水产品中摄取的蛋白质占动物蛋白摄取总量的17%,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为数以十亿计的地球人群提供食物和生计。

  然而,海洋在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的同时,却面临着过度捕捞、重要栖息地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等诸多严重问题,海洋系统濒临崩溃的边缘。如何在海洋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持海洋资源的永续利用以及确保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海洋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恢复海洋生态环境,推动全球各国有效保护海洋资源,《报告》提出促进公海康复循环的一揽子计划,具体措施包括将健康并生机勃勃的海洋作为发展的中心,推进关注和康复的公海监管,驱动海洋治理改革,使公海资源管理向更具可持续性和基于生态系统的方向发展,杜绝白色污染和垃圾进入海洋,增加港口废弃物处置设施,在政策和监管方面采取综合举措,以及监督健康海洋进程等,以扭转全球海洋退化的局面。

  《报告》提出,应消除在公海上非法、不报告和无监管捕捞行为,提升对于在公海上捕捞船只的追踪能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生态系统,公海支持着整个海洋一半的生物生产力,在支持全球生命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年将近1000万吨鱼在公海上被捕捞,相当于全球海洋鱼类捕捞量的12%。公海对临海国管辖水域中的生物起着重要的生命支持功能,公海区域的活动严重影响着专属经济区的生态健康和生产力。

  专家支招保护海洋渔业

  “海洋渔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渔具选择随意性大、捕捞结构失调、低成本使用资源、渔业管理存在局限性和能力不足等。”山东大学海洋学院教授王亚民在日前于香港召开的中国渔业资源论坛上介绍说,“另外,水产养殖业等陆源污染造成的海洋污染问题,也严重威胁了渔业水域生态安全和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具有流动性,广泛开展国际性合作是当前保护中国乃至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措施。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特聘教授薛桂芳建议说,为了使海洋资源既能继续满足现世的需要,又不影响人类后代的需要,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中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积极解决近岸海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逐步实现海洋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据了解,作为世界上较早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国家之一,澳大利亚水产养殖大都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后方能取得水产养殖许可证。

  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的迈克尔・福比尼博士建议中国借鉴澳大利亚水产养殖准入的管理经验,逐步实施水产养殖准入制度,建立环境监测制度和水产养殖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科学规划养殖水域,加强标准体系研究,强化产业环境质量管理。

  为有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海洋渔业资源,王亚民建议,应区分传统渔业和商业捕捞行为,实施渔业捕捞的配额管理,对渔业捕捞征收资源税或者环境税。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