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水生所模式鱼类基因组大小的演化研究取得进展

2010.7.04

  基因组大小,是指一个基因组中所拥有的DNA含量,是生物进化中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的遗传特征之一。例如,生物的复杂度并不与基因组大小有显著相关,即C值悖论。作为模式物种的红旗东方鲀和斑点绿河鲀是目前已知的具有最小基因组大小的脊椎动物(<400Mb,仅相当于人基因组大小的八分之一),对它们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它们却具有与人相近的基因数目。正因为如此,河鲀基因组大小变化的研究引起关注。

  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研究生郭宝成等通过构建刺河鲀(基因组大小为780Mb)的BAC文库和随机挑取克隆测序,在基因组水平对河鲀基因组大小变化进行了研究。对10个BAC克隆、长度776 kb的刺河鲀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河鲀基因组大小变化同时表现为基因组同源区域和非同源区域长度的变化;基因组注释结果表明,内含子长度与河鲀基因组大小变化呈正相关,刺河鲀的内含子长度为566bp,统计上显著大于红旗东方鲀和斑点绿河鲀的内含子长度(435bp);转座子序列的含量和家族在不同河鲀基因组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并且转座子序列在不同河鲀基因组内的非等速积累是造成河鲀基因组大小变化的主要机制。

  这一结果被国际同行评价为是对在河鲀基因组大小变化传统研究的重要补充和证明。目前,该成果已经在线发表在BMC Genomics(2010, 11:396doi:10.1186/1471-2164-11-396,http://www.biomedcentral.com/1471-2164/11/396)。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