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们来说,“空间科学”似乎是一个“熟悉”又“神秘”的字眼。

  说它“熟悉”,是因为随着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空间系列任务——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对地观测卫星、载人航天、空间站……正以更短周期出现在公众视界中;说它“神秘”,是因为它就像一个新娘,只有在面对科学家的时候才现出自己的本来面貌,而对大多数公众,它总是面纱轻掩。

  怀着对这份“神秘”的渴知,记者走进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技术部空间信息仿真技术研究室(下称仿真室)。

  走进空间科学任务论证中心,首先跃入眼帘的是墙上七八米长、一米多高的大屏幕。屏幕上一组不断变化的三维空间图像一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这是在我们初级系统上论证过的MIT计划(磁层、热层、电离层耦合探测卫星星座)、FIX计划(编队飞行成像X射线望远镜)以及SPORT计划(太阳极轨射电望远镜)等空间科学预研项目,还有它们在三维空间的飞行轨道、空间环境和卫星模型的三维可视化表达。”仿真室副主任郑建华研究员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