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武大黄双全教授研究组探索红叶之谜取得新进展

2012.11.19

  每到秋天,人们都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自然景观所陶醉、所震撼。绿叶为什么要变色呢?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将光能转化为自己和其它生物可以利用的化学能。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是叶绿素,由于在叶子生命周期中存在大量的叶绿素,所以我们看到的叶子主要是绿色的。

  在北温带的森林中,落叶的树叶子在秋天常常变为红色或者黄色。早期人们认为秋叶在凋落之前变色,是因为叶子逐渐衰老,其中的叶绿素分解;但是调查发现,很多植物鲜艳的秋叶是因为合成了新的色素,并不是原有色素的显现。例如,在哈佛大学树木园中约70%的木本植物在叶子衰老过程中产生了“花青素”。二十世纪英国著名的进化生物学家威廉・汉密尔顿认识到秋叶颜色的变化是一个能源消耗的过程,植物付出了较高的代价:失去了光合作用,而且要合成新的色素。汉密尔顿等提出一个有趣的假说,红叶可能是给植食性昆虫(蚜虫等)的警戒视觉信号:警告昆虫别来秋叶上产卵过冬,这样植物在来年受到虫害的几率就低。

  叶子除了衰老时变为红色,很多种类植物的幼叶也是红色的,而不是绿色。只要留意一下身边的植物,例如樟树、桂花树,幼叶不为绿色而是带明显的红色。对新加坡一个自然保护区内的热带森林的树木调查表明,60%的树种幼叶表现出延迟变绿的现象。为什么新生的叶子不是绿色的呢?

  如果汉密尔顿的观点是对的,含花青素的红色树叶可以降低了虫害,幼叶为红色就比为绿色的获得了较高的生存机会。那为什么有些植物的叶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一直是绿色的呢?

  为回答这个问题,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生陈颖卓在导师黄双全教授的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对校园及附近的76种木本植物进行了观察研究。记录植物幼叶、成叶和老叶的颜色,并对比幼叶和成叶的一系列机械保护结构(表皮毛、复表皮和角质层加厚等)。他们发现,幼叶为绿色的树种具有明显的保护结构,幼叶为红色的物种具有保护结构的比例要少得多;对各项特征的系统学分析表明,在植物演化过程中,一旦红叶特征丢失,绿叶会迅速演化出高水平的机械保护来补偿红色的缺失。这些结果说明,相对于红色幼叶,绿色幼叶减少敌害的方式是采用机械的防御策略来保护自己。这项工作考虑植物防御的多样性策略,研究叶色变化的适应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红叶中忽视的一个方面,为解释红叶的进化意义提供了新的线索。其相关成果在国际知名杂志《Oikos》上在线发表,"Chen Y-Z & Huang S-Q. Young leaves that are red have relatively poor mechanical defense"。

  该工作采用简单的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叶片特征。所用的方法和实验仪器简单,大一的学生都具备的实验技能。可见,观察了解身边的生物,也能探索有趣的自然之谜。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