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山仑院士:关注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

2012.11.26

  banquan20.jpeg

  山仑

  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出现干旱,但干旱经常发生在“旱区”。旱区是一个通称。在整个旱区中,年降水量250mm~500mm半干旱地区的农业和生态问题尤为复杂而备受关注。

  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地位

  我国半干旱地区的主体部分位于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总面积约占到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

  建国以来我国半干旱地区农田生产力逐步得到提高。在综合治理方面我国半干旱地区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国家投入资金长期坚持治理的地区,或有较好资源条件的县市生态状况有了较大好转,群众生活得到切实改善,而其他大部分地方水土流失仍然较为严重,生产水平提高不快,故未来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任重而道远。

  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发展半干旱地区农业的成功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寻求改善生态环境与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点,采取使两者同时受益的关键技术。

  在我国黄土丘陵等地,以水平梯田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既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又促进了增产,在一定发展阶段起到了关键技术作用。但是,结合点和关键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生产与保护生产的结合点,比如,今后如何建设既保水又集水的更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如何发挥好日益扩大的经济林的生态功能,以及如何处理好天然草地封育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等。

  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植被、人工草地和旱作农业并存是典型半干旱地区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其成功的农业发展模式一般都是农牧结合型的,农牧业产值约各占一半。在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虽自上世纪80年代初就大力倡导“种草种树,发展畜牧”,“建设商品性畜牧业基地”,取得一定成效,但多数地方发展不快,至今牧业产值仅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3。关键因素之一是草畜不平衡,特别是人工草地末能大规模发展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技术角度上分析,主要是缺乏优良、抗逆性强的草种(苜蓿虽优良,但属于高耗水、低水效类型),以及未将牧草纳入正式种植制度之中。面向未来,该地区加快发展安全性较强的草地畜牧业仍是首选方向之一。但在建设稳定人工草地的同时还应通过建立严格的轮封轮牧制科学利用天然草场,同时发展高产饲料作物,以推动整个畜牧业向半舍饲方向转变。

  应当指出的是,黄土高原与其他国家半干旱区的情况有所不同,依据土地类型多样性以及人口密集的特点,不少地方除畜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有了较好发展,特别是果业,如苹果、红枣等,另外马铃薯、小杂粮等也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对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因此,黄土高原在实行农牧业结合的同时应因地制宜地寻求多种出路,这也许是在世界半干旱区域当中,根据我国实际创造出的一种独特治理与发展经验,值得进一步总结与发扬。

  另外,过去土地合理利用的原则与标准主要以自然状况为依据,长期所倡导的“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即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原则。但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不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优势产业发展可能突破原有的某些传统土地利用观念,如果业发展占用了部分耕地或替代了生态林地;新技术的应用,“以工补农”力度的加强加速了人为改造土地的进程等。因此,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通过系统调研建立起一种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紧密结合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和适应新情况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以此建立适合不同地域的主导产业,并促使农林牧各业在更高层次上的优化。

  建国以后我国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粮食增产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

  当前为持续提高我国半干旱地区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应强调两点,一是将环境调控(包括生态环境改善与栽培条件改进)和生物改良(包括品种改良、种植结构调整及化学调控等)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更加重视挖掘作物自身的抗旱节水潜力;二是在综合运用已有抗旱节水技术的基础上致力于土壤肥力的迅速提高,特别是有机质含量的提升。

  在当今科技水平下,严重干旱导致大幅减产的情况世界各国还都不可避免,因此对产量的要求不宜以单一年度为标准,而应着眼于一个周期年内的平衡,做到欠年丰补,因时制宜,将难以避免的年度干旱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以求总体可控。

  半干旱地区农业展望

  半干旱地区是一个特定的生态类型和重要的农业区域。如上所述,以黄土高原为主体的我国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产力低下,但同时应当看到该地区土地相对广阔,土层深厚,类型多样,光热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一面。搞好了可以建成为国家可以依靠的农业后备基地,故应对其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首先,在发展方向上,过去曾围绕能否将黄土高原建成“自给性农业,保护性林业,商品性畜牧业”问题开展过系统讨论,得到多数人认可,但目前为止,除部分县、市外,整体上畜牧业的发展仍然不快,但其他产业,例如果业却成为一些地方的主导产业,代替了部分生态林,或占用了部分耕地。另外,由于调整了农田结构,应用了保水集水等技术,并加大投入,局部地区粮田产量得到较大幅变提高,有的省(区)还大力推行“治沟造地”工程,提出将“贫地”变“粮仓”的计划,有的则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取得较大效益。因此,面对新的情况要适时调整思路,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步伐。

  最后,就当前措施提出三点建议:(1)国家和有关省(区)设立科技专项,就发展旱区、特别是半干旱地区农业问题提出系统解决方案;(2)加快论证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方案,适时启动,以缓解我国半干旱地区城乡、农业及能源工业用水的紧张局面;(3)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充分履行国家赋予的职责,强化服务区域的针对性及集成解决旱区重大农业科技问题的能力。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