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研究员和博士后郑茂钟等通过同步辐射技术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揭示了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砷的转运过程。

  该研究针对水稻砷污染研究中对不同砷形态从土壤向籽粒中运输动力学和空间分布动态研究的不足,全面分析了水稻各个器官中的砷浓度和形态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的变化,发现在发育过程中,籽粒中二甲基砷(DMA)浓度不断减少,无机砷浓度保持稳定(图1)。这一结果表明了DMA向籽粒的转运发生在水稻灌浆之前,而无机砷向籽粒的转运发生在籽粒灌浆过程中。

  其次,该研究组还利用同步辐射技术直观地扫描水稻叶片、秸秆、节等组织中砷信号的分布,旨在通过砷在植物组织中的原位分布信息揭示各个器官和组织在砷转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水稻籽粒砷运输途径的直观线索。研究发现,水稻节中分布着明显的砷信号。结合相邻节和叶片中的砷浓度比,该研究组认为,节在水稻砷的空间分布和转运中发挥着重要的分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