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天津医科大施福东、郝峻巍团队PNAS发表脑卒中研究成果

2016.12.22

  生物通报道:在脑缺血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被认为连接着浸润淋巴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但是这种作用的机制却知之甚少。12月19日在《PNA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天津医科大学和美国圣约瑟夫医疗中心(St. Joseph’s Hospital and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发现,星形胶质细胞IL-15对于放大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可促进缺血性脑损伤,是必要的和足够的。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IL-15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提供了确切的证据。

  本文通讯作者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的郝峻巍教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神经免疫中心主任、973首席科学家施福东教授,也是本文共同作者之一。施福东教授致力于研究天然免疫在神经疾病中的作用,以及探索新的免疫治疗策略、迄今为止在Nat Immunol, PNAS, Nat Rev Immunol等杂志上发表文章120多篇。郝峻巍教授于2010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美国Barrow神经病学究所神经免疫学专业,之后在美国Barrow神经病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自然杀伤(NK)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免疫疗法的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J Exp Med、Ann Neurol等杂志,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

  脑卒中(中风)已占据中国居民死亡率的首位,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造成了极大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几十年来,学者们一直希望能够通过研发神经保护性药物治疗脑卒中,但这些尝试往往因为缺乏对中风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而以失败告终。

  近年来,施福东教授团队积极致力于脑卒中的免疫机制和免疫干预研究。其研究小组证实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缺血神经元释放fractalkine趋化以NK细胞为代表的天然免疫细胞至脑缺血区。这些浸润至脑缺血区的NK细胞可通过裂解缺血神经元、增强脑内炎症、介导神经元兴奋性损伤的途径在脑卒中急性期加重脑梗死。这些研究发现发表在2014年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进一步揭示了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并为建立脑卒中的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今年,施福东、刘强神经免疫团队报道了以自然杀伤细胞为代表的炎症细胞可在脑内持续存在,在依赖神经干细胞而存在的同时损伤神经干细胞,造成神经修复障碍,研究成果于2016年1月11日发表于《Nature Neuroscience》。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死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脑组织的星形胶质细胞中和短暂前脑缺血小鼠模型中,白介素-15(IL-15)是显著上调的。研究人员制备了一种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启动子控制的IL-15表达转基因小鼠(GFAP–IL-15tg)品系,并在脑缺血诱导后发现了增大的脑梗塞、恶化的神经缺陷。此外,敲除星形胶质细胞中的IL-15,可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有趣的是,在脑缺血后,CD8 + T细胞和自然杀伤(NK)细胞在这些GFAP–IL-15tg小鼠中的积累是增强的。值得注意的是,CD8 + T细胞或NK细胞的损耗,可减轻GFAP–IL-15tg小鼠中的缺血性脑损伤。此外,敲除IL-15受体α或阻断细胞间接触,可减少CD8 + T细胞和NK细胞在GFAP–IL-15tg小鼠中的活化和效应器功能,从而表明星形胶质细胞IL-15是被传递到靶细胞。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星形胶质细胞IL-15可通过CD8 + T细胞和NK细胞介导的免疫的传播,加重缺血后脑损伤。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