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原来,学术圈也看脸

2018.1.12

  一篇 PNAS 论文发现,对于科学家而言,脸会直接影响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受认可程度。

  今年读到的最精辟的一句话是『读书是治疗自卑的唯一方法』(咪蒙)。对,我们好好读书是因为内心自卑,尤其是在这个看脸的时代,而且一不小心读到博士,然后又继续教别人读书。原谅我把咪蒙的『读书』偷换了概念。

  社会盛行两个观点:其一,人丑只能多读书,毕竟没法靠脸吃饭,这大概是激励中小学生好好读书的最佳金句;其二,书读多了人变丑,不解释,详见下图。

注:图片来源于百度(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照)

  无论是上述哪一种观点,社会已经形成了对读书人的刻板印象:长得帅(美)的人,读书肯定不行。放在学术圈,一样成立。

  “看脸”靠谱吗?

  以面部外观等为基础的第一印象(俗称“看脸”)在社会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显示,人们往往只用几百毫秒的时间,就可以通过“看脸”形成对对方品质、性格和能力等的第一印象。比如,下面三张脸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注:图片来自于百度

  你看出来谁聪明谁笨了吗?

  尽管这种第六感不一定准确,看脸仍然在全世界盛行,尤其是在法律、金融等行业。嗯,这两个行业是看脸的行业。然而,当我们了解别人更多信息的时候,就逐渐发现“看脸”没有那么靠谱。

  『脸』与科研传播

  科研有风险,入行需谨慎。大学教师的职业看似体面,但个中滋味,只有你懂我懂。

注:图片来自于百度

  近日,PNAS上的一篇论文分析了科研人员的长相和科研传播的关系。该研究随机选择了来自于美国200所高校的108位物理学系和108位遗传学系科研人员的面部照片。然后,研究找到了一组受访者对这些科研人员的照片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给这些人的吸引力(attractiveness)、年龄和一些社会特征(如“你觉得这个人有多聪明”等)进行打分;另外两组受访者则被询问他们对这些照片上科研人员的研究的感兴趣程度,以及他们认为照片上的科研人员有多大可能是出色的科学家。为了更好地对照和重复结论,该研究还使用了英国大学200位物理学系和200位生物科学系的科研人员的面部照片进行类似的实证。

  结果显示,如果一位科研人员的面相更好,更像好人,别人就更可能对他/她的研究更感兴趣。小编很愤慨,这哪里是对他的研究感兴趣,分明是对他的脸感兴趣。让人欣慰的是,说这种话的主要是年纪较大和研究水平较高的受访者。

  优秀科学家的脸应该长什么样?

  如果一位科研人员长得让人觉得能力强、道德高,但脸一般,不热衷社交,别人更可能认为他/她能做出高水平的研究。

  按照受访者的逻辑,优秀科学家所产出的科研成果,更可能是高质量的成果。小编又很愤慨,以后科研成果的评估,别再看什么影响因子、被引次数了,直接看脸吧。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