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徐光宪:认真做学问自然能创新

2009.4.16

  徐光宪网名“老顽童”,他也很喜欢看金庸的小说,但他希望年轻人不要看,要等到年纪大了再看,因为“年轻人的时间最宝贵,记忆力最强,一定要在年轻时把基础打好”。

徐光宪寄语人民网网友

图片说明:徐光宪寄语人民网网友

  徐光宪是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也是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4月12日,他给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讲了一课――科研创新方法学的探索。65年前,他从上海交大化学系毕业,65年后的今天,他和钱学森、张光斗、吴文俊等一起被授予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

  虽然很喜欢看金庸小说,但徐光宪说自己一般晚上睡觉前才看。一次,有个中学生问他,为什么老师说看金庸小说耽误学习,徐光宪回答说,自己已经老了,而十几岁正是最宝贵的学习时间,因为这个时间记忆力非常好,所以“青年时候不要去看这种小说,到年纪大了再看”。

  谈到科研创新方法学的探索,徐光宪认为首先要做好创新前的准备,也就是知识的积累。幼年时,徐光宪常常生病,要看中医、吃中药,他看到中药铺有100多个抽屉,觉得挺好玩,自己也想有一间中药铺的抽屉,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放到抽屉里边,后来他开始做卡片,现在则放在计算机里,也就是“知识框架”。

  “学而不问则殆,问而不浮则罔。学而问,问而思,思而行,行而果,这就是创新。所以创新就是做学问,认真做学问,自然能创新。”徐光宪的科研理念是立足于基础研究,要面向国家目标。

  在徐光宪看来,科学研究是接力赛跑,起跑点要在科研前沿,要把前人的有关知识接过来,所以研究生的导师很重要,“他把接力赛跑的棒交给你,你就可以在科学研究的前沿起跑”。

  有同学问科学家是否有天生的特质,徐光宪表示,音乐家、艺术家、体育冠军天分的因素比较大,但科学家对天分的依靠性不是很大,“同学们只要勤奋一定会成为科学家,取得很大的成就。这是我的经验,也是我的希望。”

  徐光宪还告诉学子,他投身科研最大的动力之一就是好奇心。

  小时候,徐光宪看到天上有很多很多星星,就问大人天上的星星到底有多少,头上有多少根头发,大人说这都是些没有答案的傻问题,但徐光宪一直不死心。后来,他了解到黄种人大概有12万根头发,黑种人是14万根,白种人是10万根,所以头发还是数得清的,数目也不是很大。而天上有多少颗星星,现在也能观测和计算了。

  “好奇心非常重要,同学们还是要保留好奇心,万事一定要问为什么,这是一个动力。”徐光宪说。

 

         更多阅读

人物简介

  徐光宪: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汉族。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化学系。1946年任交通大学化学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学,195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不久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至今。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1年被选为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现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原子能系(后改为技术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任,中国化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徐光宪夫人高小霞,亦是化学家。

  20世纪50年代,徐光宪发表论文《旋光理论中的邻近作用》,揭示了化学键四极矩对分子旋光性的主导作用;50年代,他改进仪器设备,把极谱法的测量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在国际上较早测定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与一些阴离子的配位平衡常数。根据弱配位平衡与吸附平衡的相似性,提出配合物平衡的吸附理论,可以简便地描述溶液中弱配位平衡过程。1957年,徐光宪被调往技术物理系工作,开展核燃料萃取化学的研究,1962年提出了被国内普遍采纳的萃取体系分类法。

  从70年代末开始,徐光宪主持开展了对稀土量子化学和稀土化合物结构规律性的研究。1982年,徐光宪通过总结实验资料和分析量子化学计算的结果,提出原子价的新定义及其量子化学定义,圆满解决了Pauling、Mayer等人定义中存在的问题。徐光宪非常重视科研基地的建设,1986年在他的主持下成立了北京大学稀土化学研究中心,1991年,在他的努力下,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在北京大学建立了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徐光宪热心教育事业,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兼任多项学术职务,为培养科技人才倾注了心血。至今已发表论文400余篇和10本教科书及专著,由于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徐光宪1994年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北京大学首届自然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