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2016十大科技新闻评选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

2016.12.06

  时光飞逝,2016年进入了倒计时。今年,国内外科技圈我们一起见证过的大新闻,你都还记得吗?

  从11月底开始,我们将会带你依次回顾这一年中的重大科技新闻,并在年底进行投票,由你来选出2016年十大科技新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

  2月16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专项指南,这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公众熟知的973计划、863计划等被整合纳入其中。目前,科技部网站已公布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和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本年度的项目申报指南,近期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指南将陆续公布。

  近百项科技计划整合为五类科技计划

  2014年底,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启动后,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科技计划引领带动创新发展的深层次重大问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框架和布局方面,原有的近百个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被优化整合为五大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

  基地和人才专项。

  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要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作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中之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肩负为其他四类计划的优化整合和管理改革“架桥铺路”的重要使命,其启动实施集中体现了改革进行至今各项工作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中央财政支持的经费是否会缩水?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霍步刚直言,科技计划的整合不是“为整合而整合”,而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形成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不会因为科技计划的优化整合而减少财政科技投入,相反会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稳定经费支持和基础研究投入。

怎么申报?新增“预申报+预评审”

  如果将项目申报比作一场打怪通关游戏,往年的关卡主要是申请受理、申报形式审查、项目评审和立项,今年则为“闯关者”增加了一个预申报减负“神器”。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刘兵处长介绍,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科研工作者很多,但最终能立项的毕竟有限。为了避免很多科研工作者辛苦填写了全套申报书而未能立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面推行“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的申报评审方式。即先由项目申报者提交3000字左右的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预申报截止后,如果项目申报数量较多,可以先进行一轮预评审,预评审可采取网络评审、通讯评审、会议评审等方式,但不需申报单位答辩。经过预评审的环节,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第二轮的申报者再提交详细的正式申报书,进入正式答辩评审。

报给谁?通过统一的信息系统提交给专业机构

  科技部信息中心胡少华总工程师介绍,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service.most.gov.cn)作为统一的管理和服务平台,已于2015年9月30日正式上线,面向各类申报单位、评审专家、专业机构及社会公众提供全过程服务,保障项目管理各个环节可记录、可查询、可追溯。目前系统已整合多类科技计划的立项数据,可以全面开展查重工作,能够从技术上有效避免同一个项目多头申报,重复立项。

  以前申报项目,是通过不同的门户和系统,报给不同的政府部门。而现在,是通过一个系统,报给第三方的专业机构。这降低了科研工作者需要应付不同申报格式,不同申报要求的工作压力。专业机构做什么,也必须通过信息系统来实现,这使得专业机构的管理行为可监督,可控制。比如,专业机构需要评审专家时,不能自己去找,只能提交专业背景、学术水平等基本条件,从信息系统的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最后参加评审的专家还要通过信息系统公示。网络评审、视频评审的过程也将在信息系统中全程记录。

管理项目专业机构会不会成为“二政府”?

  我们看到,本次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突出强调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科技管理体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这本身就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从源头预防腐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重大举措。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要求,专业机构应通过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受理各方面提出的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就是说,整个管理是全流程公开、透明的。

  当然,为防范简政放权变成“自由落体”,避免出现“红顶中介”和“二政府”现象,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对专业机构设置明确可考核的专项任务目标,加强对专项的整体验收,建立中期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以及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推进专业机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建设,当是推动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特别是,确保专业机构项目管理的专门化和独立化,同时又能在监督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对此项工作的持续开展,意义尤为重大。

  可喜的是,本次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启动以来,相关政府部门制定了专业机构改建工作方案,明确了专业机构应建立内部风险防控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制度机制;正在研究出台专业机构管理规定,将对专业机构的管理运行做出系统性的规范;发布实施了科技监督、评估制度文件,其中对专业机构的监督评估工作进行了重点规定。我们也期待,随着本次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能有更多更好的举措落地实施。这是有效避免专业机构成为“二政府”的有力保障。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率先试点,对于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意义何在?

  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介绍,国家计划管理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要按照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提高科技计划的效率,增强创新能力,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体系框架和布局,着力解决制约我国科技计划引领带动创新发展的深层次重大问题。遵循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在构建新的科技计划体系框架和布局方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五类计划中最早启动的一项改革,也是整合力度最大的一个计划,以前的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都在其中。从功能定位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行业提供科技支撑,涉及面广,社会各界十分关注。它的改革具有标杆作用,也肩负着为其他四类计划的优化整合和管理改革“架桥铺路”的重要使命,要通过改革后的新机制发挥出更加高效的创新供给能力,充分验证改革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下一步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点将落在何处?

  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接下来的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工作中,我们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突出问题导向,凝聚目标;二是要在评审等管理环节中做到更加公开透明,把任务项目交给最合适的团队和科学家;三是既要做好立项工作,更要做好过程管理工作,提升创新绩效,更加注重科研质量;四是要完善规章制度,更加注重管理细节;五是要加强主动服务,更加关注和响应科技界的诉求。

  在2016年中,我们将围绕“十三五”科技规划的制定落实,充分发挥新机制下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和各行业、部门的优势,严格按照64号文件的精神和中央改革办的要求,在3年过渡期内完成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全部主体改革任务,将科技计划优化整合、专业机构改建、监督评估体系和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工作齐抓并进,加快形成计划管理新常态,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任务的不断落实,尽早建立完善新型计划管理体系,提高国家科技计划的创新供给质量和效率。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