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国家层面实行‘科学外交’策略,将是跳出科学旧辙、提升国家影响力的双赢局面。”

  “在‘十二五’规划中,没有涉及科学外交的观念和具体做法,这是一个遗憾。”

  不久前,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报告中,香港学者余永贤抛出了“科学外交”这个概念。

  台下的学者、官员、青年学生反应热烈,短短30分钟的报告引发了近2个小时的讨论。

  余永贤是香港科技促进会原副主席,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地讲学多年。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开始关注内地的科学发展,并于近年在很多场合表达了对内地科学布局的一些建议。“十二五”规划前期,他曾代表香港主笔撰写了《香港科技如何参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报告。

  与科技合作不同,在余永贤看来,科学外交以提升国家影响力为主要目的,其进行的科技交流不一定有实质性合作,也较少抱有短期的功利目的。

  1985年,余永贤第一次访问北京时,就曾对国家科技管理者提出过相似的概念,但他很快意识到,以当时我国的国力和经济水平,这种提法太过“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