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为环保部直面真相喝彩

2010.3.16

  3月10日,在人大记者招待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坦承:“两项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COD)确实是在下降。但是在学术界也好,在环保界也好,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也好,环境质量仅是局部改善了,总体还在恶化。为什么是这样一种状况?就是因为我们的污染物不仅仅是两项主要污染物。我们仅靠两种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要改变中国整体的环境质量是不够的。”

  张力军副部长这番坦率的言论让所有人都感受到,环保部门仍然拥有清醒的头脑、直面现实的勇气和面对公众的坦诚。

  长期以来,环保部都是以两项指标是否改善作为衡量环境和自身工作标准。基于这两项指标,环保部在多个场合宣布中国环境整体在好转:例如遏制了水污染加剧趋势,2008年各流域水质状况均略有改善;例如污染减排取得明显成效,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保持双下降态势;例如二氧化硫“十一五”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可以如期实现。

  甚至连张力军副部长本人,在前不久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发达国家在人均GDP8000美元的时候,污染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而中国有可能在人均3000美元的时候出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字,中国目前的人均GDP早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换句话,中国的污染已经达到峰值,应该开始下降了。

  但是,普通民众和舆论的感受,和各地层出不穷的污染事件,却一再背离这个判断。因为真实环境的污染因素是相当多的,老百姓对环境的感受不可能仅仅依赖于这两项指标。就好比我们不能仅仅依据一个人血脂和血压正常就判断这个人没有得其他重大疾病。

  例如,2009年全国铅中毒造成的血铅事件层出不穷,但重金属污染并没有包含在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这两个指标里面。一个极端的例子可能是,某个地区发生了大规模血铅中毒事件,但是由于二氧化硫和COD控制很好,按照现有标准,该地区的污染状况仍然可以算“持续好转”。

  在此次发布会上,张力军坦承:“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情况看,我国二氧化硫和COD这两年下降了,但是氮氧化物和氨氮没有多少变化,而且氮氧化物还在增加”;“对酸雨的控制效果不是很明显。酸雨类型则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硫酸型转变为硫酸和硝酸的混合型。”

  这个事实说明中国的环境质量单靠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两项指标衡量是远远不够的,基于这两项指标得出的任何“提前好转”的结论是过于乐观的。公众距离“喝上干净的水、呼吸纯净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的生活还有很远的距离。

  正如张力军在发布会上所言,中国的环保是一个整体性问题,一两次环保风暴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得靠正确的治理战略、制度建设和强有力的执行。而这一切的关键,首先是对问题本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次要有坚持清醒认识的勇气。

  鲁迅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张力军副部长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环保人宁可做“坏人”,不做历史的罪人。他此次直言不讳现行环境治理的偏差,使我们看到了环保事业的希望所在,赢得了所有关心中国环保人士的喝彩。

  当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的政治议题,当环境保护成为公民社会的普遍认同时,希望环保部门继续保持这种清醒、勇敢和坦诚的风格,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推动中国环保事业飞跃发展。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