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十一五”我国科研院所转制改革成效综述

2010.12.21

  宁夏林业所,这个地处西北内陆的科研院所,经历了从濒临破产到起死回生的“涅

  10多年来,这样的故事不断发生。正是科研院所转制改革带来的创新动力,引发了“破蛹化蝶”般的蜕变。

  “从1999年开始,全国先后有1300多家应用开发类院所完成了企业化转制。这些院所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技与经济结合紧密了,院所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增强了。”12月20日,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翟立新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十一五”期间,260多家中央级转制院所获得国家部委的纵向科技经费约150亿元,是“十五”的1.7倍;来自企业的横向技术服务性收入达768亿元,是“十五”2.3倍;向行业企业转让技术成果累计16000多项,受益企业近10万多家。

  从“等靠要”到向市场要效益

  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是我国科技体系结构的重大调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院所转制后,改变了大量产业类院所游离于企业之外的状况。”翟立新说,改革前,我国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院所和高校,通过转制改革,相当一部分院所转制后成为企业的研发机构。全国独立科研院所数量由改革前的近5000家,减少了近1/4,精干了科研队伍,优化了科技体系结构,增强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到目前,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和企业研发人员占全国研发人员总量的比重,均达到了70%以上。

  院所转制改革还激发了创新的活力。江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这样描述改制前后的对比:原先事业体制下是“等、靠、要”,现在变成了到市场中找饭吃;过去是“铁饭碗”,现在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就要努力找工作”;过去比劳动时间、比吃苦耐劳,现在比工作效能、比创新精神……

  发生蜕变的不止江苏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所转制后,科研开发从过去依靠政府给项目转变为主动面向市场找项目,强化了技术开发的应用导向,科研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更加紧密。”据翟立新介绍,目前大部分转制院所已基本建立起科技型企业的运行制度, 90%以上的院所建立了企业会计制度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90%的以上的院所加入了企业社会保障体系。同时,院所在转企的同时推进了改制,以产权多元化和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促进科技与资本市场的融合,目前大部分中央级转制院所对下属企业实行了公司制改造,已有中联重科、烽火科技等30多家转制科研机构的骨干企业成功上市融资。此外,科技人员的收入明显提高,由于推行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股权激励办法,很多骨干科技人员拥有了企业个人股份,激发了他们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从“小富即安”到产业领头羊

  活力激发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转制院所的创新和服务潜能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2009年,中央级转制院所获得国家部委的纵向科技经费37.3亿元,比2005年增长了47.4%,横向科技性收入186.4亿元,是2005年的两倍多。

  2009年中央级转制院所完成科研项目7923项,是“十五”末的1.5倍,“十一五”期间累计获得国家奖励250多项,获ZL授权13590项。国家依托转制院所建立了40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转制改革打破了院所产业‘小富即安’的局面,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翟立新说,转制后院所成为独立参与经营开发的市场主体,既是科技开发的主体,也是转化应用的主体,科技开发和产业化一体化发展,成果转化的效率大为提高。“十一五”末260多个中央级转制院所实现总收入比“十五”末翻一番达到1502亿元,完成利润142亿元,是“十五”末的4.37倍,上缴税金88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

  “这些转制企业不再是单纯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自身迅猛发展的同时,他们肩负着积极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的使命,往往对整个行业起到技术辐射的龙头带动作用。”翟立新举例说,仅2009年中央级转制院所向行业企业转让技术成果累计4894项,其中新产品1248项。

  盘点“十一五”,在攻克关键技术、推动产业进步的“成绩表”上,人们可以发现,转制院所表现不俗:钢研总院牵头的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取得突破,依托曹妃甸工程建立了洁净钢生产平台,实现了转炉功能的优化组合,每条生产线平均每年节约50万吨标煤;电信科学研究院研究提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4G)技术标准TD-LTE,将使我国通信在4G时代掌握更多话语权;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在我国新一代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列车的控制系统、牵引驱动、车体研制平台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持续深化改革

  回顾院所转制的历史,翟立新说:“科研院所转制改革走在了事业单位改革的前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改革涉及到院所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科技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转制改革是一项探索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据了解,院所转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探索,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探索,为改革全面推开和持续深化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围绕院所转制国家出台配套政策达到30多项,涉及资产管理、社会保障、人员待遇、税收政策等多个方面,而且目前这些政策仍在不断补充和完善。

  翟立新介绍,“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深化企业化转制改革,重点完善企业运行机制、科技开发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以产权为纽带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强化行业技术带动与辐射作用。

  院所转制后,如何加强对行业共性技术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制院所实现共性技术研发的形式多样化,方式也是市场化的。转制院所主要通过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和受企业横向委托两种方式实现。不难发现,这些院所来自企业的横向技术服务性收入成倍增长,这正说明他们与行业的技术联系日渐紧密,辐射能力也逐步增强,今后政府还要加强引导支持。” 翟立新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科技部正在与有关部门研究,通过采取后补助、调整评价指标等方式,从激励机制上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建设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基地,加大对产业关键共性研发和推广应用的引导支持。

  翟立新介绍,科技部还将支持转制院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增强核心和前沿技术突破能力,加强与社会资本结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转制院所改革发展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以创新为导向的转制院所业绩考核办法,完善离退休人员待遇政策,加大对科技人员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的激励力度。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