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输液像是流水线……这是京城两大儿科医院看病的真实写照。北京儿童医院和儿研所的门诊量已经超出预计承载能力的一倍多。多家医院的儿科也均已过劳,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家长喊难,挂号难、住院难、看专家难;医生也喊难,不停加号、24小时门急诊、双休日也要连轴转,但仍有看不完的病人。(2月14日《京华时报》)

  不仅仅是北京,在大多数城市,儿童看病难一直是个问题,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顽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有媒体对此分析称,这是因为分流难,关键在于医患之间缺乏信任。这种判断有可能是片面的。在我看来,儿科看病难,归根到底更是个医疗资源紧缺,优质资源不足的问题,这才是产生这个社会问题的主要因素。

  有相关数据显示,当下,我国每千名儿童仅拥有0.23名儿科医生,比照发达国家标准,我国至少还缺少20万名儿科医生。为什么医学院校众多,多年扩招后,医学毕业生数量也攀登至历史新高,但儿科医生却依然如此之缺?在现在这个社会,愿意从事儿科医生这种职业的医疗人才实在太少。人才断档,由此造成的一个恶果是什么?就是很多医疗机构的儿科也有可能随之萎缩。前不久,在北京,当地卫生部门就披露了这样一个数据:目前,北京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半数以上未按标准设置儿科,45家医院儿科设置未达标。想想,作为医疗资源最集中与丰富的城市――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城市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这种根源下,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儿科人才队伍建设就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