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塑化剂滥用风波

2011.6.02

台湾塑化剂风波

  ●2008年1月

  台湾一项研究发现,岛内孕妇体内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代谢物浓度过高。学者指出,部分塑化剂被用做化妆品“定香剂”。

  ●2008年5月

  有报道称,台北市卫生部门前往摊商、夜市等地抽验化妆品,结果有半数含有邻苯二甲酸脂类等塑化剂禁用物质。

  ●2011年5月23日

  台湾首次发现昱伸公司为节省成本,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违法添加致癌的塑化剂,导致9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污染。

  ●5月25日

  违法添加塑化剂污染饮料、食品风暴扩大,岛内知名品牌如金车、台湾比菲多、盛香珍、长庚生技及鲜茶道也卷入,四大超商均暂停销售。

  ●5月26日

  知名厂牌台糖、味全、白兰氏、黑松也沦陷。台湾各地卫生部门已扩大清查177家中下游厂商,并有68家确定使用昱伸生产的黑心起云剂。

  ●5月27日

  台湾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台湾行政当局宣布即日起10700个超市、量贩店、便利商店,立即将所有含有起云剂的商品下架。


涉及食品

  涉及商品

  1茶饮料类

  红茶、绿茶、奶茶、冬瓜茶、乌龙茶等

  2果汁类

  百香果、葡萄柚、水蜜桃、荔枝、苹果、杨桃汁等

  3运动饮料

  各类运动饮料

  4果浆、果酱类

  芒果果浆、水果颗粒、凤梨浓糖果浆、草莓果酱等

  5粉状类

  胶原蛋白粉、益生菌、果汁粉等

  6锭状类

  口嚼锭、羊乳片、胶囊等


涉及名牌

  统一、台糖、台盐、白兰氏、金车、台湾比菲多、盛香珍、长庚生技、鲜茶道、自然美、顺天堂草本公司……

  截至2011年5月27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使用过遭污染原料的制造厂商多达95家。


台塑化剂事件

  台塑化剂事件3人被羁押

  据京华时报消息据台湾新北市卫生局5月28日凌晨透露,遭调查搜索的是宾汉香料化学有限公司。检方查出,该公司制造的起云剂中含有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已经违反食品卫生管理法等。检调部门带回实际负责人、登记负责人陈姓父子与财务负责人陈妻共3人。

  该部门统计显示,截至5月27日,受事件牵连厂商近200家,使用过遭污染原料的制造厂商多达95家。此前,台糖、台盐、金车、白兰氏、盛香珍等大厂,陆续发现自家部分产品遭塑化剂DEHP污染,已主动向卫生部门通报。

  马英九:也许我也吃过含塑化剂的产品

  马英九5月28日在台南说,塑化剂事件严重打击国民健康及台湾形象,他自己也不知道哪些产品含有塑化剂,“也许我也吃过”;政府有决心要把有疑虑产品全部清查出来下架,“大家不要过度恐慌”。

   据台湾地区卫生部门的统计,受这一事件牵连的厂商已经接近200家,受污染的食品可能接近500种,包括统一企业、长庚生物科技、白兰氏、台糖、台盐等 知名厂商,都陆续发现部分产品遭到塑化剂的污染,这些产品不仅涉及到运动饮料,水果饮料、茶饮料,就连水果糖浆、儿童钙片、乳酸菌咀嚼片等都统统卷入了其 中,而且上述厂商连日来每天会有更多的食品被检验出含有塑化剂。

  同时随着食品的全球流动,这起食品安全事件受影响也不限于台湾地区,这 些塑化剂的食品或者食品原料目前已经至少被销售到大陆、香港、东南亚、美国、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台湾有关部门目前已经将这一事件通报给世界卫生组织,有台 湾的卫生专家认为这是人类史上最大的塑化剂的污染事件。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台湾塑化剂风波愈演愈烈,已有三嫌犯被羁押。宾汉香料化学有限公司实际负责人陈哲雄与他的太太被羁押。[4]

  儿童食品最“塑”

   塑化剂检验报告一一出炉,最新的报告显示,目前查出塑化剂浓度最高的,居然是儿童保健品。专门提供儿童食用的益生菌、乳酸咀嚼片等,有些塑化剂浓度高达 2108 ppm,超标2000倍,调整儿童过敏体质的益生菌胶囊舒伏敏,浓度高达1193ppm,名牌白兰氏成长钙片,浓度也达266.7ppm,超标数百倍。

  此前台湾只在塑料食品容器产品中检测塑化剂,限量标准是1.5ppm,食品检测不含此项。塑化剂到底对人体健康会有哪些伤害?因为谁也没想到黑心企业会把用于塑料生产的添加剂加到食品里,到目前为止,只有过动物实验,没有人体的毒性标准,专家们也各自判断。

  儿童食品最“塑”!林口长庚医药毒物科主任林杰梁认为,儿童食用塑化剂食品更危险,因为代谢能力比成人差,服用超高量食品的儿童,吃两三个月就会产生危害,建议家长特别留意。

  士林夜市也“失守”

  珍珠奶茶、杨桃汁、芒果冰,都曾经是令人向往的“台湾味”,士林夜市、淡水老街也是大陆游客必到之处。

   5月30日,台北市卫生局在金果王食品公司查出成吨塑化剂果汁、果浆,金果王给88家供货,已经招认的名单中,包括士林夜市4家、淡水老街2家,夜市商 贩花800元(新台币,下同)向金果王买一桶浓缩果汁,兑水后能卖5000多元。士林夜市一家老字号冰店被查出塑化剂后一直喊冤,但纯果汁一杯就要50元 至80元,金果王一桶才800元,常识也能判断出这是问题果汁,老板在记者的追问下说漏嘴:“我不喝啦(指自家果汁),我只喝水。”

  淡水老街被查出塑化剂的洪妈酸梅汤31日干脆拉下铁门。但金果王卖出的原料遍及全台,那些还没被查到的夜市摊、冰果店、奶茶店呢?真能在5月31日出示报告、否则就不做生意了吗?大陆游客还是自求多福,少喝少吃为妙。

  塑化剂风暴恐祸及子孙

   台媒对台湾社会这一重大食品安全危机的最新评价。食用者重则致癌,轻则造成雄性雌化现象,影响生育能力与男性性征。因此有网友戏谑,小S两胎生的都是女 儿,该不会都是“塑化剂”惹得祸吧!还有个事实让人不寒而栗:塑化剂居然毒害了台湾人30年之久。毒害台湾这么久的塑化剂,直到近日,才被一个52岁的杨 姓女检验员检出,台湾食品行业早干什么去了?

  香港浸大生物系副教授黄港住向媒体解释,塑化剂可能一直存在于食物中,市民进食多时而不自 知。没有发现不代表着不存在,这意味着我国食品安全的问题更多的还在“潜伏”着。三聚氰胺在被“揪出来”之前,也是顶着合理添加的幌子堂而皇之地存在了这 么多年,“塑化剂”亦是如此。一般境况下,如果不被曝出问题,监管部门似乎从来不主动出击,主动检验。这充分证明了监管部门的惰性执政。


成非法添加剂

  卫生部塑化剂已被列入"黑名单"

  针对日前台湾地区发现的饮料等食品非法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即“塑化剂”的事件,卫生部2011年6月2号早上表示,塑化剂已被列入"黑名单"。

  塑化剂的学名是邻苯二甲酸酯。卫生部已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并明确相应的检测方法。卫生部门将通过“全国公共卫生热线010-12320”向消费者提供关于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健康影响和科学知识的咨询。

   各地区有关部门加大对相关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各地的超市、商场已经开始清查与塑化剂有关的台湾饮料和产品。像上海、厦门等口岸 也加强了对来自台湾的相关添加剂和饮料等产品的检验监管。而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杨寿正昨天表示,统一公司已要求大陆的所有贸易商对名 单中的问题产品全部下架、召回,到昨天晚间基本下架完毕。除了传统零售渠道,部分网上小店也出售台湾食品及饮料。“淘宝网”已要求所有网店经营者,对通报 的台湾问题产品全部下架处理。


方便面遭污染

  方便面存在塑化剂污染 每天食用两包即超标

  [5]羊城晚报讯,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柳春红证实,其与同事最近刊登在《食品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称,受包装中的塑化剂溶出影响,市售方便面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

   柳春红及其同事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柳春红解释说,这是方便面类食品塑料包装中最常用的两种塑化剂,在塑料加工 时添加,可增加塑料的柔韧性。但添加了这两种塑化剂的塑料,一般不能用来包装富脂类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容易从塑料中溶出,污染食品。

   方便类食品受塑化剂污染将带来多大的危害?柳春红在论文中援引英国农渔食品部规定的DBP、DEHP耐受量,即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分别不超过0.01毫 克和0.05毫克。如果一个体重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食用两包方便面(每包含面饼90克和调味料酱包8克),DBP、DEHP暴露值就有可能超标。

  大陆方便面遭塑化剂污染

  多篇研究报告显示,大陆的方便面等多种食品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塑化剂污染。论文建议,政府应规范方便面和方便米粉生产,完善或制定相关标准。”记者昨晚联系到论文联系人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柳春红副教授,她表示该研究检测结果可信。

  方便面样本来自广州超市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柳春红副教授及其同事最近被《食品科学》杂志接受的一篇论文称,市售方便面和方便米粉存在不同程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污染。

  报道引述该论文说,2010年10月,柳春红及其同事从广州市各大型超市随机采购不同品牌和口味的56份方便面和25份方便米粉食品作为样品。结果显示,DBP、DEHP的检出率均超过一半。

  其中,DBP和DEHP在方便面调味酱料中的最高含量分别为59.38毫克/千克和172.15毫克/千克,方便面面饼中的最高含量分别为9.28毫克/千克和1.08毫克/千克,方便米线调味酱料中的最高含量分别为16.52毫克/千克和44.75毫克/千克。

  论文说,一般认为,食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塑料包装材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容易从塑料中溶出,向食品迁移;另一方面,此类物质扩散到环境中,反过来污染环境。

   论文称,据国标《食品容器、包转材料用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9685-2008),DBP和DEHP仅可用于接触非脂肪性食品的容器,且在塑料包 装中的特定迁移量分别不超过0.3毫克/千克和1.5毫克/千克。但实验室采集样本中的DBP和DEHP含量,已经远远超过此标准。

  脂肪含量越高越易遭污染

   柳春红证实这篇论文已向杂志社交了几个月,不清楚是否发表。她解释,业内均知道塑化剂可以用于塑料中。“塑料能使用在各种用途,包括了食品包装,但越是 脂肪含量高的食品越是容易受到它的污染。”柳春红表示,事实上她和学生们也针对市面销售的食用油进行了抽样和对其中的塑化剂做了检测,也得到类似方便面的 结果。她称所用的检测仪器是国家级实验室的,因此检测结果可信。

  对于消费者较为关心哪些方便面品牌含量高,她表示在学术论文中一般不会写上品牌,所以她也不便对记者透露。柳春红说,这篇论文早已撰写好,和台湾地区最近揭发食品饮料中人为添加增塑剂事件没有联系。

  论文建议,中国方便面消费量已达每年数百亿包,政府应规范方便面和方便米粉的生产,完善或制定相关标准,制定上述增塑剂在食品中的最大允许含量,加强监测,并开展人群暴露的风险评价。柳春红呼吁生产厂家要加强监测,不要使用不符合国标规定的包装材料。

  南京学者也有类似结论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等单位的学者在2008年发表在《食品科学》的一篇研究显示,在油脂类固体食品、油脂类液体、非油脂类蔬菜、水果三类14种食 品中检出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约69%的含量高于欧洲规定的每天0.3毫克/千克体重的标准,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在被检食品中有较大的迁移。

  《食品科学》是北京出版的食品专业技术性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食品科学界中有较高权威性。一篇专业论文如果被杂志社“接受”意味着在排队等待,离最终编排发表已为时不远。[6]


列入黑名单

  中国卫生部2011年6月1日晚紧急发布公告,将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这意味着塑化剂将作为卫生监管部门今后的监督管理重点之一。

   近日,台湾塑化剂(起云剂)风波酿成重大食品安全危机。卫生部专门为此公布第六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包括邻苯二 甲酸酯类物质等共17种。公告指出,此类物质可能添加在乳化剂类食品添加剂、使用乳化剂的其他类食品添加剂或食品中,并列出检测方法。


东莞查获涉毒塑化剂企业

  东莞一台商投资企业“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添加剂被检出有毒塑化剂DEHP。该公司销售部经理与始作俑者“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名字都为“赖俊杰”。

  问题企业存在已4年多

  6月2日,记者从广东省工商局企业资料查询系统里查询发现,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24日,注册资本10万元,法定代表人叫朱国东。

   据广东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昨日通报,朱国东已被依法刑拘并正在受审,东莞市有关部门查封了该公司库存的食品添加剂产品约6吨、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的 原料0.6吨、搅拌机2台、灌装机1台。经查,昱延公司位于东莞市万江区滘联社区创业路第二工业区内,占地面积约为400平方米,现有员工17人,自 2009年4月投入生产以来,每月食品添加剂产量约3000公斤,销售额约15万-20万元,产品销往广州、江门、东莞等地。

  在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的网页上,多处留下联系人为销售部经理“赖俊杰”,而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叫“赖俊杰”。广东质监部门此前也曾通报称,东莞昱延与台湾昱伸有关联,而且从昱延公司查获的进货和销售记录均显示“起云剂用油”来自台湾。

  台湾媒体已有消息称,正是在台涉嫌生产有毒起云剂的昱伸公司负责人赖俊杰,投资东莞昱延。但此事尚未得到官方证实。赖俊杰此前在台接受询问时曾供认,他在起云剂中添入塑化剂已将近30年。

  

食药监局紧急通知

  2011年6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暂停生产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即塑化剂)的保健食品。

  国家食药监局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药监局(药监局),有关单位根据卫生部2011年第16号公告,决定暂停生产销售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进一步加强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确保产品安全。

  通知指出,暂停生产协和牌灵芝孢子粉片(国食健字G20070306)和美中清素牌多种氨基酸片(国食健字G20100217),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上述两个产品立即下架。

  通知要求,凡配方中含邻苯二甲酸酯的保健食品,相关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应立即暂停生产,对市场上正在销售的产品立即召回,并即时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通知强调,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检查,切实做好落实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7]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