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CIOAE2015:在线仪器的系统集成及功能部件专题

2015.11.19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5年11月16日,第八届中国在线分析仪器应用及发展国际论坛暨展览会(CIOAE2015)在京开幕。17日,在线仪器的系统集成及功能部件专题论坛召开,吸引数十位业内人士到场聆听。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原秘书长曹乃玉主持了本次论坛。

  

会议现场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吴亚平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吴亚平带来了“在线分析仪器可靠性一体化设计”的报告。报告指出目前,在线分析仪器可靠性落实不够——缺少具体明确要求,市场环境约束不够;仪器企业更关注仪器性能,导致企业缺乏专业队伍来保证仪器可靠性;缺乏严格流程,与管理体系结合不紧。仪器性能设计与可靠性设计分立,数据未充分利用,较少进行仿真评价,实验验证缺少综合考虑。

  一体化设计方案支持可靠性与性能的并行设计,基于仿真的可靠性评价更准确,综合建模可以缩短可靠性试验时间,设计的通用性好,适合多种产品。一体化设计需要经过一体化建模、一体化仿真分析、设计优化改进等步骤。

  

重庆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金义忠教授

  重庆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金义忠教授介绍了其研究课题“免维护取样探头系统的核心技术集成”。根据黄步余主任给出的数据,石化行业在线分析仪的寿命周期要求15年。其中,取样探头系统的可靠性、少维护以及软件技术是在线分析技术的难点,也是国家重点工程的导向。可靠性高的免维护取样探头系统是在线分析仪创新设计的突破口之一。

  免维护取样探头系统是指清理维护周期在半年以上,更换过滤器检修周期在4年以上,寿命周期10-15年,工程应用普遍成功,趋于最终理想解的取样探头系统。目前取样探头系统的缺点在于过滤器精度低且需要频繁更换,取样探头需要2~3级过滤器组合设计,过滤器反吹扫技术低效,维护量大寿命周期短。

  免维护取样探头系统的核心技术集成要遵循保留原系统优点、克服原系统缺点、新系统不会变得更复杂和成本更高、不引入新的技术缺陷和技术风险、新系统能少维护长寿命周期地协调运行的原则,这也是“多目标的整体优化设计”。其核心技术包括取样探头的低阻力高效过滤器、探头过滤器的加热、取样探头过滤器的反吹扫技术、带分离罩的取样管以及取样探头系统的协调性设计。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气体室 王德发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气体室王德发带来了“在线分析仪器测量结果的溯源性”报告。

  溯源性是指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与国家测量基准或国际测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标准物质是保证在线分析仪器测量结果具有准确性和溯源性的基础。

  我国气体标准物质种类繁多、水平不一,选择量值准确的标准物质是实现准确溯源的前提。气体一级标准物质只允许一家单位研制,二级标准物质是通过向一级标准物质溯源来研制的,允许多家单位生产。气体标准物质定值采用称量的绝对方法,定值用的各个参数都具有明确的溯源性。称量法气体标准物质的研发要经过纯度分析、配气流程设计、气体充装和称量、核验、稳定性研究以及不确定度评定等流程。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可靠性工程中心 朱嘉伟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可靠性工程中心朱嘉伟介绍了其研究所对分析仪器可靠性试验的探索和实践。

  据朱嘉伟介绍,我国分析仪器可靠性相关的标准包括环境适应性、可靠性考核以及电磁兼容在内共有五项。GB/T11606-2007中介绍了分析仪器的环境试验方法,按照使用条件和运输流通条件分为4个组别,温湿度可控、温度可控、温湿度不受控(一般、恶劣)。该标准共给出包括电源特性、高低温工作、高低温存储、湿热、盐雾等气候类,振动、跌落、碰撞等机械类在内的共16项试验项目,每个项目按照组别分别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条件和试验程序。该标准存在一定的缺陷,环境试验的具体操作性还需要加强,如不可控环境恶劣和非恶劣定义等;试验过程中,分析仪器功能性能检测容易受到试验条件限制,采用现场考核没有相应方法;最主要的是分析仪器研制生产过程中缺乏可靠性试验标准。

  在环境试验中,试验项目应当按照产品全寿命周期内可能经历的环境条件选择,试验应力应当按照客户要求-实际测量-标准选择的顺序选择,试验时间则应按照用户使用习惯选择。在仪器的不同阶段,应当选择不同的可靠性试验:研发或批量生产应当选择环境应力筛选试验;研发阶段应当选择可靠性强化试验;研发或验证性考核应当选择环境适应性验证;验证考核应当选择可靠性指标考核试验。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原秘书长 曹乃玉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分析仪器分会原秘书长曹乃玉总结了之前的工作经验,向大家推荐了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实现的十个方法:

  1、对员工做好培训工作;

  2、设立工艺员岗位;

  3、CE、UL、GS等安全标准认证;

  4、设计从工艺开始——从开始就做对;

  5、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不是最贵的,是最合适的;

  不是最新的,是最稳定的;

  不光内部的,还有外部的;

  不是A到B,还可能要经过C;

  不是我要的,是现场和用户要的。

  6、对用户反馈回来的产品问题进行过失分析,而不是直接返修;

  7、不懂的问题要请专业人员来做;

  8、货真材实;

  9、对工艺、工装、测试进行“试错”;

  10、相关人员应该去到仪器应用的现场,这样才能对行业标准、工况条件、工艺路线更好地理解。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