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新加坡也曾面临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但政府通过立法、城市规划、市场运作、控制机动车污染排放、信息公开、环保教育等一系列措施,至九十年代,终于使国家经济和环境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建成了环境优美的花园城市

  忧患意识

  强烈的危机感与忧患意识是新加坡环境保护的主要动力。政府作为表率,首先树立了环境保护意识,进而通过健全的法律、到位的管理和全民宣传,对工业化的环境后遗症进行补救。环境保护成为新加坡人的共同理念,政府的环境危机感逐渐演变成全民共同的忧患意识。在各个领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新加坡政府首先考虑的是环境保护,包括在引进外资时,也实行严格的环保准入制度。

  新加坡政府还特别重视环保教育。学校教育方面,将环保教育列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鼓励每所学校至少成立一个环境保护俱乐部,培养环境保护大使。社会生活方面,新加坡政府鼓励人人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自1990年以来,每年都开展“清洁绿化周”活动,推动企业、学校和社会团体参与环境保护。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政府把新生水厂、垃圾无害化填埋人工岛等环境工程作为环保教育基地,要求各机构组织员工、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现场接受环保教育,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