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世界最大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四川投运

2013.12.02

  进入冬季,在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令人忧心的“季节性”关键词背后,如何让煤电产业由“黑”变“绿”,开辟一条极具特色的洁净煤技术发展之路,对我国这个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与消费国而言意义非常。

  这几天,在四川省内江市白马镇,世界最大容量、最高蒸汽参数和发电效率的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带着各项“绿”指标,在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平稳运行。作为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从项目设计到主辅机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的该型锅炉,具有污染物排放低、资源效能高、燃料适应范围广、调峰能力强、燃烧效率高等特点,是我国洁净煤发电技术创新、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的一座里程碑。

  循环流化床燃烧是化工领域的一种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煤质适应广、环保指标优、资源消耗少,是全球公认的煤电领域“皇冠上的宝石”。这颗“宝石”,对我国同样意义非凡:尽管国内煤炭资源丰富,但相当比例为高灰、高硫、高水分的劣质煤,并在开采加工中伴生大量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要实现这种“低劣”资源的综合利用,就必须迈出“大型循环流化床”自主研制和产业化的关键步伐。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进入发电领域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满足电力生产大容量、高效率的要求。”我国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技术重要奠基人之一、来自清华大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光溪说,我国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研究与世界几乎同时起步,在没有任何可借鉴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为最终产业化奠定重要科研基础。

  “十一五”时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研究开发和工程示范正式启动。由清华大学教授吕俊复牵头,汇聚了中科院、东南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院所,及哈尔滨、东方、上海三大锅炉集团的研发团队,实现了双炉膛床料非稳定性机制等系列原始创新,形成40余项ZL或软件著作权,为示范工程的设计、建设和顺利投运打下坚实基础。

  2008年,科学家们翘首以盼的“60万千瓦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实施。承担企业东方锅炉集团又通过与科研团队合作,形成了以双布风板、中隔屏双燃烧室、6旋风筒、6外置床、低质量流率垂直管为主要特色的“中国造”首台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

  该工程于去年年底建成,今年4月14日完成168小时满负荷验收。作为新一代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其电厂效率比目前普遍采用的亚临界300MW循环流化床电站高2%—4%,平均可达40%—42%。同时,其煤质适应性广,几乎可以燃用一切种类的燃料并达到高燃烧效率;负荷调节性能好,在30%的负荷时不用投油助燃且燃烧十分稳定;由于炉内脱硫脱硝,还大幅减少了占地和耗水。运行结果表明,这套我国洁净煤技术领域唯一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锅炉,在容量、运行稳定性、温度控制、污染控制等方面,均超过美国企业2009年在波兰建成的世界首台46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标志我国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方面跃居世界领先水平。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