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诺奖得主内尔:科学家不要把得奖作为目标

2008.4.12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得主、德国科学家埃尔温·内尔教授4月11日在上海表示,科研工作者不应该把得奖作为目标,而应该把精力放在深入研究重大问题上。事实上,如果把得奖作为目标,往往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1991年,埃尔温·内尔与德国科学家伯特·萨克曼一起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此前,内尔发现细胞中存在单一离子通道,从而阐明了糖尿病、纤维化囊肿等疾病的发病机理,同时发明了膜片钳技术,在神经科学及细胞生物学界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11日,内尔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徐光启讲席教授”计划的首位讲席教授,作了题为“神经科学前瞻”的报告。在讲座之前,内尔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
 
内尔表示,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他从未考虑过会不会得诺贝尔奖的问题,也从没有和同事、合作者讨论过这个话题。“科学家本身的关键工作是研究问题。”内尔说,“如果你解决了重要问题,国际上的其他同行会说,某某可能是下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这不是科学家自己要想的事情。”
 
内尔明确表示,得奖不是科研的动力。“眼睛不要盯着斯德哥尔摩,如果你一开始做科研的时候就立下了得奖的目标,恐怕实现目标的机会很小。重要的是,年轻人要有独立性,要在有创造性的年纪作出贡献。只要你开展广泛、独立的研究,得奖的几率自然就增大了。”
 
内尔说,近年来,大批年轻人从国外回到中国从事科学研究,这对中国的科研发展是很好的事情。不过,政府需要做的是提供宽松的环境,让科学家们开展创造性的工作,而不是为他们订立得奖目标。
 
内尔是与同事一起得诺贝尔奖的,他认为科研活动中合作十分重要。“最好的合作不光是点对点的,还应该有不同学科的交叉。过去一段时间欧洲的科研落后于美国,很大程度上就是欧洲的科学家们各自为政做实验。”他认为,中国的科研主管机构也要注意这一点。
 
内尔与中国科学界联系紧密:1994年,他被华中科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2005年,他成为中科院“爱因斯坦讲席教授”计划的首位讲席教授。内尔告诉记者,中国的科学研究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发展速度很快。“就我熟知的领域而言,我的博士后学生徐涛目前担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所长,在结构生物学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