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山东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改善南水北调环境

2012.9.27

  记者从9月25日召开的山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了解到,山东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多年未见的白枕鹤、小银鱼等珍稀物种再现南四湖,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调水沿线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我省南水北调入输水干线的 20个支流监控断面中,仍有2个断面长期不达标,调水沿线各市建成区有污水直排口149个,每天直排环境的污水量达76.4万吨,治污资金多靠地方自筹解决。为此,省人大常委会建议积极探索“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生态保护资金的支持力度。

  8月14日至18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两个视察组对枣庄、济宁和德州、菏泽4市进行了视察,查看了南水北调东线主体工程等20多个污染治理和工程建设项目。报告指出,我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国家确定的11个单项、54个设计单元工程,已经有9个单项、37个设计单元完工;《治污方案》确定的324个项目中,已有322个建成主体工程,占99.4%,有2个工程正在加紧建设。

  从水质看,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各市在连续9年保持GDP年均两位数增长的背景下,22个断面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浓度年均改善12.7%和 21.2%。目前,按国家确定的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考核指标评价,我省输水干线南四湖、东平湖及韩庄运河等9个测点,已基本达到地表水三类标准,入输水干线的20个支流测点,除1个断流外,已有17个达到规划水质目标要求。多年未见的白枕鹤、小银鱼等珍稀物种再现南四湖,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山东为南水北调工程水里通水打造了“绿色屏障”。

  报告指出,虽然我省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水质已基本达标,但入输水干线的20个支流监控断面中,仍有2个断面长期不达标。调水沿线各市(含县城)建成区有污水直排口149个,每天直排环境的污水量达76.4万吨,直接影响调水水质。沿线区域农田耕种地约有50万亩,常年耕种农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不足40%,农业面源污染仍待改善。此外,航运污染也成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仅京杭运河山东段沿线港口年产生固体垃圾180余吨、油污水2.5万余吨,大量油污水和垃圾得不到妥善处置。调水沿线分布有760多家化工企业和110多家涉重金属风险源,“土小”企业还不同程度存在。800多个沿线治污项目完成投入210多亿元,但治污资金大多依靠地方自筹解决,缺少多元化的治污机制。

  为此,省人大常委会建议,应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容量总量”控制和河流断面优先达标的原则,大力实施“退渔还湖” 和“退耕还湿”,推进人工湿地和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为了解决污水直排环境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建议沿线各市尽快制定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计划,努力提高管网覆盖范围和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另外省人大常委会还建议,要不断完善编制并公布调水沿线禁运危险化学品名录,完善航运污染治理有关法规政策;探索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对湖区转产、转业的农、渔民给予生态补偿。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