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艾灸修复胃黏膜损伤机制探明

2011.3.18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对溃疡病具有肯定的疗效,实验研究证实针灸对胃黏膜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但针灸究竟通过何种途径产生上述影响尚未彻底弄清。

  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主要完成单位的“艾灸足阳明经穴诱导热休克蛋白修复急性胃黏膜损伤机制的研究”证明艾灸修复胃黏膜的机理是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HSP)抑制细胞凋亡,加速胃黏膜细胞增殖与修复,从而实现对应激性溃疡胃黏膜的保护作用。该研究获得了2010年度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创新发展中医理论

  该研究的创新在于,从艾灸诱导热休克蛋白促进胃黏膜保护机制分析入手,提出艾灸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热应激原,诱导热休克蛋白表达合成,从而启动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增强机体对更强应激刺激的抵抗及耐受力,促进损伤的修复。从细胞分子水平阐明针灸扶正祛邪、调和脏腑功能的科学内涵。本研究试图通过艾灸诱导HSP对胃黏膜保护作用的观察,为进一步揭示针灸在防治炎症、肿瘤、免疫调节及对多脏器保护作用的根本机制奠定基础,并为针灸防病治病理论开辟了新思路。

  以往研究针灸对胃黏膜保护作用仅从影响胃黏膜损伤的某个环节或某几项指标进行探讨,该研究重点从细胞凋亡及增殖角度观察艾灸对应激性溃疡的保护效应,分析艾灸对应激性溃疡治疗保护机制。特别是将上述检测指标与HSP表达联系起来进行相关分析,通过阻断HSP70合成证明艾灸是否通过诱导HSP表达实现对应激性溃疡胃黏膜损伤保护过程。本研究通过实验设计比较艾灸穴位与非穴位对HSP影响的差别,观察艾灸诱导HSP产生的时效及量效关系,为经穴特异性及传统灸法保健治疗的科学性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手段。

  该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从“艾灸足三里、梁门穴→诱导HSP70产生→调节相关因子→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保护胃黏膜”的思路出发,观察了艾灸足三里、梁门穴预处理对SU大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并与非穴组效应进行比较,证实艾灸通过诱导热休克蛋白70高表达实现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并具有穴位特异性,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针灸保护胃黏膜的内在机制及足阳明经与胃的密切联系,为经脉脏腑相关理论、针灸临床选穴提供实验依据。

  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课题组在以往的工作中发现,电针足阳明经穴可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使胃黏膜细胞保护物质的含量增加;能抑制胃黏膜细胞凋亡,对修复炎症与溃疡亦应具有一定作用。针刺对胃黏膜损伤不仅有预防作用还有治疗作用。而艾灸作为一种生理性温热刺激原,可诱导热休克蛋白的产生,作为免疫源激活免疫系统而治疗疾病;足三里和梁门穴在保护胃黏膜抗应激损伤作用上有一定的穴位特异性,为临床运用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患提供了实验依据。

  本项研究的提出是在以往研究工作基础上,更系统深入地观察非损伤(艾灸)方法对胃黏膜的保护机制,以艾灸诱导HSP的产生为切入点,从细胞分子水平阐明艾灸对胃黏膜的保护机制,证明采用艾灸诱导内源性保护蛋白的产生的同时,艾灸对胃黏膜细胞增殖和胃黏膜重建的保护效应,从而为针灸疗法的现代生物学机制奠定理论基础。对于阐明艾灸足阳明经穴诱导热休克蛋白修复急性胃黏膜损伤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指导应激性溃疡临床合理应用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