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武大舒红兵院士JBC免疫学研究新成果

2012.12.10

  12月10日,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化学杂志》(JBC)在线发表了免疫学新成果,证实双特异性磷酸酶14(DUSP14)通过使蛋白激酶TAK1去磷酸化负向调控了TNF和IL-1诱导的NF-κB激活。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舒红兵教授。其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传导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最年轻的院士。

  炎症反应是机体用以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害的一种常见的病理历程。病原微生物感染宿主会诱发大量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其中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和白介素1(interleukin-1, IL-1)。在静息的细胞中,转录因子NF-κB 和它的抑制蛋白IκB形成复合体,以无活性形式存在于胞浆中。当细胞受到TNF、IL-1等细胞外信号刺激后,IκB激酶复合体(IκB kinase, IKK)活化将IκB蛋白磷酸化,使NF-κB暴露核定位位点。游离的NF-κB迅速移位到细胞核,与特异性κB 序列结合,诱导下游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诱发炎症反应。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激活激酶(TGF-activated kinase 1,TAK1)激活是TNF和IL-1诱导NF-κB信号激活的一个重要步骤。尽管有一些研究报道证实TAK1的多聚泛素修饰能参与了TAK1介导的信号通路,比如TRAF6介导的TAK1的K34残基上K63-连接的多聚泛素化与TGFβ通路中TAK1的激活有关。然而,对于这一信号通路的负向调控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通过表达筛查,证实双特异性磷酸酶(DUSP)家族成员DUSP14是TNF和IL-1触发的NF-κB激活的负向调控因子。研究人员发现DUSP14与TAK1发生了相互作用,且TNF或IL-1刺激可以增强这一互作。过表达的DUSP14在Thr-187残基位点使 TAK1去磷酸化。抑制DUSP14可导致基础以及TNF和IL-1诱导的TAK1磷酸化作用增加。过表达DUSP14可以抑制TNF和IL-1诱导的以及TAK1介导的NF-κB激活,而抑制DUSP14则具有相反的效应。

  这些结果表明DUSP14通过使TAK1在Thr-187位点去磷酸化负向调控了TNF或IL-1诱导的NF-κB激活。从而揭示了促炎性因子触发的NF-κB激活的一条新的翻译后调控机制。

  作者简介:

  舒红兵

  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1987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生物学系,199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5年于美国Emory大学获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细胞生物学、免疫学专家,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成果。发现了多个在病毒感染诱导细胞表达I型干扰素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信号蛋白,为了解细胞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发现了多个负调控I型干扰素过量表达的蛋白和作用机制,这种精细调控机制避免机体产生过激的免疫反应;发现了新的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成员,阐述了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多个成员信号转导的早期分子事件,为了解相关免疫疾病的分子机制做出了贡献。

  发表SCI论文70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6篇,被SCI期刊他引4000 次,单篇被他引120次以上的有7篇;回国工作后以通讯作者发表的25篇IF>5的论文中,包括3篇Immunity,1篇Mol. Cell,3篇PNAS,1篇EMBO J。作为主编出版专著《抗病毒天然免疫》。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