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俄能源合作打通“世纪动脉”(图)

2013.4.03

  目前,俄罗斯石油公司每年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支线向中国出口1500万吨石油。

  在习近平与普京的共同见证下,中俄政府签署了有关扩大原油贸易合作协议,以及有关天津炼油厂建设和运营合作协议,两国石油领域合作由此迈出突破性的一大步。

  俄罗斯石油巨头――俄石油公司是签字仪式上的主角:它与中石油签署以预付款方式提供原油的协议;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新增20亿美元贷款条约;与中石油签署在地质研究、勘探、开采和销售能源领域开展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石化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3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结束了对俄罗斯的国事访问启程前往非洲三国。在俄罗斯的访问行程中,习近平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重要会晤,并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广泛共识。其中,中俄能源合作,颇具外界关注,被认为是铺上了一块中俄两国关系走向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基石。

  中俄油气合作成果来之不易

  根据上述所签署的协议,俄罗斯将大幅增加对中方石油供应量。俄石油公司总裁、前副总理伊戈尔・谢钦透露,俄未来对华供油量将比现在翻番,可能达到每年3100万吨,增加的供油量将促进两国合资企业天津炼油厂的建设和运营。他甚至认为,未来可以将这一数字提高到5000万吨。

  中俄石油领域的合作成果可谓来之不易。中俄原油管道谈判前后经历14年,直到2009年才签署“贷款换石油”协议。两年后,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行。目前,中方每年通过管道从俄方进口1500万吨原油。虽然也曾遭遇运费纠纷,但两国原油贸易总体进展顺利,双方均有扩大合作的意愿。

  今年2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主席会晤上,中俄双方最终就增供原油、修建天然气管道等项目达成突破性共识。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两国元首确认了俄方增加对华原油供应、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方进口俄罗斯液化天然气、推动合资炼油厂的建设和运营等一系列共识,并责成两国政府部门和企业积极落实。

  除了石油合作,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同样备受关注。在此访期间,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签署关于东线天然气管线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为确定未来30年的天然气贸易合作铺平了道路。负责能源事务的俄副总理阿尔卡季・德沃尔科维奇日前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说:“如果俄中天然气合作项目得以落实,对两国在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合作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供气领域的合作将具有战略性质,就其规模而言,也不会逊于两国在石油领域的合作规模。”

  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俄方将通过东线天然气管道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俄气总裁阿列克谢・米勒透露,俄方将从2018年起向中方供气,未来要把年出口量提高到600亿立方米。目前,有关合作的意向还未能转化为具体合同,但据德沃尔科维奇透露,双方企业商定力争在今年年底前签署最终买卖合同。此外,中俄还商定东线液化天然气项目和西线供气合作继续研究论证。

  打通东北方向战略大通道

  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进行演讲时说,继17世纪的“万里茶道”之后,中俄油气管道成为连通两国新的“世纪动脉”。

  长期以来,中国能源特别是石油进口过分依赖中东地区。该地区动荡的政治局势、大国在此的地缘政治角力和资源争夺日益激烈,以及过于漫长的海运距离等,都对中国能源进口安全造成威胁。不过,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建设大大提速,陆续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西、委内瑞拉等国签署重大能源合作协议,有效拓宽了能源进口渠道。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目前正在打造能源全球化战略大通道,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西北方向。与中亚、中东国家合作;二是西南方向。开辟中缅管道,绕开马六甲海峡;三是东北方向。对接俄罗斯远东油气管线。此次中俄油气合作实现突破,可以视为中国以俄罗斯为主要供应方打造东北方向能源进口战略要道的重要举措。

  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所长、中国问题专家米哈伊尔・季塔连科对本报记者说,两国油气合作取得突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双方都是互利共赢的好事。对中国来说,俄罗斯是非常重要的能源进口多样化来源之一。“目前中国非常依赖中东地区,必须把石油从很远的地方如委内瑞拉或从澳大利亚,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进来,这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中国还计划建设通过缅甸、巴基斯坦的管道,这引起印度方面的巨大担心。但是从俄罗斯获得石油不会引起任何人的不安。”

  对俄贷款是雪中送炭

  季塔连科说,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是实现油气销售多元化的重要步骤。“因为目前俄罗斯能源主要销往西方,如果说在俄东部只有1条管道,在西部就有10条。因此,建设新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向中国、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供应,有百利而无一害。这对中国和俄罗斯、对其他国家和整个亚太地区都是有利的。”

  正如习近平在访俄期间一再强调的那样,“中俄能源合作是全面和全方位的”,“双方都考虑和照顾对方的关切和利益,旨在实现互利双赢”。德沃尔科维奇认为,只有坚持互惠互利的基础,双方的能源合作才具有长期前景。

  实际上,此次中俄在油气合作上达成突破,也实现了利益共赢。从中俄达成原油增供协议看,这与俄石油公司成功收购秋明-英国石油公司(TNK-BP)有密切关系。一方面,俄石油公司借由收购案扩充了其石油储备和资产规模,使得扩大对华供油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收购案需耗费俄石油公司大量资金,俄石油公司被迫大举借债,中方增加对俄贷款和支付预付款,无疑是雪中送炭。

  “贷款换石油”是未来重要方式

  除了油气,双方在煤炭、电力方面也签署了系列合作文件。从目前两国能源各领域开展的合作情况看,中俄正朝着全方位、多层次合作方向不断发展。

  以电力合作为例,2012年,受益于俄中500千伏输电线路投入使用,两国电力贸易量极大提高。据俄方统计,2011年,俄罗斯还只向中国出口电力12.4亿千瓦时,到2012年时电力供应量翻了一番,增加到26.3亿千瓦时。2013年,俄罗斯计划向中国供电33亿千瓦时。到2014年,俄方计划使供电量增加至40亿到45亿千瓦时。

  根据两国已达成的协议,俄在未来20年内使对华年输电量达到600亿千瓦时。俄中还在探讨利用其他更为清洁的能源载体而不是煤,来共同建设发电厂。

  利用中国优势开展资金借贷合作,将是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俄石油公司和俄气均面临债务问题。俄市场分析人士克留科夫说,从长期来看,世界能源价格很难维持高位,这使得债务问题可能成为俄油气公司的严重羁绊。特别是收购秋明-英国石油公司迫使俄石油公司举借更多外债。显然,俄采取向东看战略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需从亚太融资解决公司债务问题。而中国无疑是俄石油公司融资的重要对象,中国的银行目前已向该公司提供大量贷款,未来在这方面有进一步加深合作的潜力。

  此外,中国学者认为,中国企业还应积极利用俄能源国企私有化机遇。尽管普京对能源企业私有化态度谨慎,但放开国家管控是大势所趋,也是俄实现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可以预见,俄继续私有化和出售股份的大方针不会改变。事实上,自俄启动新一轮私有化计划以来,主要是银行企业进行股份出售,下一步能源矿产类企业的私有化计划将逐渐提上议程,包括俄罗斯石油公司、统一电力系统联邦电网公司、俄罗斯水电公司等大型能源类国企。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时,可以采取渐进方式逐步扩大我持股比例,但同时应注意进行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尽量规避风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