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不能靠降低“标准”

2013.4.11

  我国或将成为全球第一个出台酒类塑化剂标准的国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透露,由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权威机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制定的白酒塑化剂标准将在两个月内出台。若无意外,相比于目前执行的临时标准,新标准的含量指标将有较大幅度放宽。受此影响,10日白酒股票集体爆发,去年深陷塑化剂丑闻的酒鬼酒更是率先涨停。

  国家标准扮演着界定利益、保护权益的重要角色,有标准肯定胜过没标准。去年,酒鬼酒驳斥媒体“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就断言白酒产品塑化剂超标”不负责任,理由就是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标准尚未制定。所以说,酒类塑化剂标准即将出台本来是一件好事。

  问题在于,我们似乎有一个奇怪的传统,那就是:如果是在曝出质量安全事故之后出台标准,该标准非但不会提高反而还会降低。水饺标准如此,奶业标准如此,塑化剂标准还是如此。之前不合格的水饺,按照新国标马上就合格了;奶业标准呢,一夜倒退25年,创下“历史新低”,并且勇夺“全球最低”。现在,白酒塑化剂标准据悉又将“有较大幅度放宽”,这意味着那些曾经超标的白酒,此后都将自动合格,难怪白酒股票要集体大涨。

  某种食品出问题了,不是通过更严格的要求和更到位的监管,去促使其提高产品质量,而是直接降低安全标准,使出问题的食品无需任何改良,就能直接从不合格变成合格——这种匪夷所思的“出问题降标准”模式,虽然无法让人理解,但是显然已经成为某种惯例。我们制定食品质量标准的依据,似乎不是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而是“特殊国情”与企业利益。换言之,大多数企业能生产出来怎样的东西,标准的红线就划在什么地方;如果大多数企业都达不到之前的标准,就必须通过降低标准来将食品安全事故“从源头上消灭”。

  国人并没有一个比外国人更强大的胃,那些被我们吃下去的知名不知名的化学物质,最终都会体现为公众健康的受损,甚至直接危及生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理当与时俱进,而不是屡屡“与时俱退”,更不能让标准制定被行业中的大企业所绑架。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