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洪涝灾害发生后,在旱地生长的小麦植株如果长期被水浸泡就有可能因根部缺氧而死亡。为解决这一问题,俄罗斯研究人员通过诱导小麦的愈伤组织,培育出了耐涝能力更强的小麦品种。

  俄科学院植物生理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布的公报显示,他们将取自某种小麦的一组细胞放入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诱导其产生组织团块,这便是愈伤组织。将这种组织置于固态培养基中,可分化成新的小麦植株。

  然而,为了提高小麦的耐涝性,俄研究者将小麦愈伤组织泡在装有液态培养基的烧瓶中,并向烧瓶里注入氮气,将瓶中的含氧空气“挤走”,促使愈伤组织在浸泡和缺氧环境下分化生长32小时。此后,经过如此“洗礼”的愈伤组织被取出分割成体积相同的小块,继而放入固态培养基中,在正常通风条件下继续培育。一个月后,部分愈伤组织最终发育成小麦植株。

  在此后的对比实验中,研究者在26摄氏度的环境下,将新培育出的上述小麦的根部浸泡在水中16天,结果有三分之二的小麦植株最终存活下来。而对照组的普通小麦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植株幸存。此后持续进行的实验显示,这种新品种小麦的耐涝特性稳定遗传给了它们的第二代和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