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调查:别再“沉睡”实验室

2015.7.06

  作为科技资源大省,陕西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林立,但却长期存在科技资源优势无法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两张皮”现象。科研成果静静躺在纸上、陈列在柜子里,无“用武之地”。如今,院校实验室和市场拉近、园区化模式让企业研发能力猛增,科技厅“技术人”APP让科技服务主动与便捷。一系列的改变,正在悄然进行。

  近日,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的同事们终于卸下了心头重担。他们与几家单位合作研发的可降解心脏支架项目,前期工作圆满结束,走出实验室,开始稳步进入量产的开发。

  工研院,让实验室和市场更近

  工研院负责人坦言:以前是交大有什么项目,我们推什么项目;现在,是市场上有什么需求,我们倒过来找项目。这样不仅提高效率,而且便于资源整合。

  “有了买家,而且是实力强大的买家,对可降解心脏支架项目意义重大。”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说道,“工研院的资金体量非常有限,给支架项目初期投入600万元确实有风险、也有压力。做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短期见效。记得,2013年初和交大的美国校友、交大教授、交大一附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地方合作,专门组建公司团队做可降解心脏支架研究。2014年3月,一家有实力企业看中了我们的项目,决定接手做后期的开发,并对前期进行支架研究的公司进行重组。2015年6月,一些手续、商谈项目一一办妥。”谈起支架项目的成长,工研院负责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和记者采访中接触到的很多项目一样,其中的参与人员普遍反映: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资金、市场、团队尤为关键。

  从大学实验室到产品产业化之间有一道鸿沟。中试产品到产品化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影响因素多,不是科研人员和学校可以单独完成的,同时在目前大学体制下也难以跨越这道鸿沟。“我们工研院就像技术纽带,对市场、项目空间进行可行性考察。如果有高校或科研机构研发出好项目,我们也会联合企业、金融资本帮它中试、熟化乃至产业化。比如这次的可降解心脏支架项目,交大美国校友提出了合作的想法,我们考察后发现,如今市面上的支架都为不可降解类型,以后的技术走向必将是不可降解。加之,国内患病却没有放支架的人占比很大,未来中国市场对支架需求旺盛。”工研院的负责人强调;“我们更看重这支有良好的前期技术基础的团队,他值得我们投资。”

  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科技成果转化并不是简单的科技活动,而是经济活动,其核心是成果的产业化。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像工研院这样的机构崇尚“退出”的理念,在适当的时候,把自己从产品成熟化的过程中抽身出来,便于资金回笼,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投资开发。

  探索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工研院的具体负责人深有体会:由陕西工研院组织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200kV、±400kV、±600kV、±800kV系列环氧树脂浸渍干式套管的试制,通过西电公司测试,达到了设计要求,形成了交直流产品系列。随之,陕西工研院与西电公司协商,转让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及ZL,以微利方式退出。西电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套管公司,形成新的产业。该产业化项目已于2011年投产,每年可实现产值20亿元。

  工研院负责人坦言:以前是交大有什么项目,我们推什么项目;现在,是市场上有什么需求,我们倒过来找项目。这样不仅提高效率,而且便于资源整合。在“工业4.0”时代下,我们希望更多的“中国创造”走出去,作为助力科技成果转化的一种方式,工研院一方面会组织凝练有显示度的大项目,比如上面提到的可降解心脏支架、套管技术等;另一方面将科技和金融结合,进行科技创投,做好科技服务。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