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上海药物所发现非编码MiRNA全新分子调控机制

2016.3.10

  MicroRNAs(MiRNAs)是近年来RNA生物学领域中的重大发现。它是一类平均长度只有22个核苷酸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人类中表达的MiRNA 有一千多种,人体中60%的基因都可能被其调节。MiRNA 对靶基因的调节参与了个体发育、细胞分化与增殖、凋亡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在肿瘤、代谢紊乱等人类疾病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MiRNA调控靶基因的作用机制只有在转录后水平才能抑制靶基因的表达,进而实现对靶基因的调控作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苗玲玲在研究员任进等的指导下,经过多年努力首次发现非编码MiRNA具有双重调控作用的全新分子机制,即具有广泛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的非编码MiRNA分子,不但能够在转录后水平抑制基因表达,而且在转录水平也发挥了抑制作用。

  这种双重调控的全新作用方式与单一的转录后调节相比能够发挥更有效的调控作用,体现了生物体内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有效性。同时基于这个机制,寻找与肿瘤耐药密切相关的一系列MiRNAs,进行深入的机制与功能方面的研究,申请了4项ZL,其中1项申请了15个国家PCT国际ZL。并进一步针对这些MiRNAs,探索性建立了系列早期筛选、体内外表达和优化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型的研究体系,应用于先导和候选MiRNAs的筛选。

  随着小核酸类分子作用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将极大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带来药物研发的新机遇。包括新机制、新作用和新靶点已经成为国际上对于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和药物研发的新热点。

  该研究工作于2016年3月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BBA-Gene Regulatory Mechanisms。评委给予了高度评价:MiRNA的双重调控作用机制的发现,极具创新性,并且实验结果充分、确实可信,MiRNA这一全新调控机制将对RNA生物学研究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该项研究获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是涉足RNA生物学前沿研究领域的重要一步,表明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在小核酸的相关研究工作上已获得国际认可。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