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光伏原材料将划准入“硬杠杠”

2013.8.30

  8月28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硅产业绿色发展战略联盟秘书长白洪强接受采访时表示,《条件》对项目规模和光电转换效率给出了“硬杠杠”,其中晶硅类项目指标处于行业中高水平,新增了薄膜电池组件相关内容;企业研发投入设立最低限。

  白洪强表示,《条件》表明国家不再一味地对光伏产业给予财政等政策支持,而是通过制定技术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技术升级,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条件》拟定的准入门槛为: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光伏制造企业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应不低于总销售额的3%且不少于1000万元。

  《条件》还对项目规模和光电转换效率给出了明确要求: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薄膜电池组件年产能不低于50MWp。对现有企业和项目,多晶硅电池和单晶硅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6%和17%;硅基、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8%、10%、11%、10%。对新建和改扩建企业及项目,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6.5%和17.5%;硅基、CIGS、CdTe及其他薄膜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不低于12%、12%、13%、12%。此外,《条件》还对项目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指标给出了详细要求。

  白洪强表示,《条件》对晶硅类的指标要求处于行业中高水平,目的就是要“抓大压小”,促使企业重组、整合或者技术改造,以此来提升国内光伏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白洪强表示,在欧盟“双反”的倒逼下,国内光伏企业真正意识到必须开辟新兴市场,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我国光伏产能过剩的主要是晶硅类产品,只有少数企业涉足薄膜类产品。《条件》的制定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光伏原材料行业找到新的突破口。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