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揭穿转基因五大流言 凭外形辨转基因“纯属忽悠”

2013.12.31

  “转基因”,一个争议不断的话题,大众对它的“恐慌”也一直未平息,转基因大豆致癌、转基因作物导致人不育、转基因的土豆削皮后不变黑……不少关于转基因作物的说法在坊间风传,让公众难以辨别。

  其实,消费者真正现在能接触到的转基因食品,主要就是木瓜、大豆油以及一些转基因大豆做的调和油,其他诸如土豆、大米、玉米、西红柿,都不是转基因,消费者在市场上也买不到。本报记者今天了解到,由果壳网联合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打造的科学报道工作坊,邀请食品科学专家、生态学者共同揭穿转基因五大流言,为公众解开转基因谜团。

流言与真相

  流言1 转基因大豆致癌

  黑龙江大豆协会发表文章《转基因大豆与肿瘤和不孕不育高度相关》,文章中一位负责人引用了由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称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与一些省份的癌症发生具有关系。

  真相:分析该年报数据显示,同一省内不同登记点的数据差异巨大。广东省内的两个肿瘤登记点广州市和中山市,前者恶性肿瘤总发病率高达每10万人332.73人,而后者则仅为199.88人。而作为“因为转基因豆油消费量少而发病率低”的辽宁,大连市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则达到363.26人。因此转基因豆油消费量的多少并不能证明癌症是否高发。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被学术界认可的摄入转基因作物导致人类肿瘤的报道。

  流言2 转基因饲料影响猪健康

  一项由澳大利亚和美国合作进行的新研究发现,由转基因饲料喂养的猪胃炎发病率远高于传统饲料喂养的猪。二者患上严重胃炎的几率为32%比12%。

  真相:从论文描述来看,转基因饲料中含有黄曲霉素,非转基因饲料中没有,另外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饲料根本不是同一个品种的大豆和玉米。而在胃炎这个问题上,实验结果确实显示饲喂转基因饲料的猪患严重胃炎的比例大幅上升;但是饲喂转基因饲料的猪不患胃炎的比例也上升了。作者却只选择性地在结果分析中提出了前者。另外实验数据还显示,饲喂非转基因饲料的猪的心脏异常的比例要高于饲喂转基因饲料的猪,不过这一点作者却完全不提。

  针对这个研究,澳新食品标准局早在7月份就发表公告否认了这项研究,称论文总结的因食用转基因饲料所引起的不良后果的数据是没有说服力的。

  流言3 转基因作物导致人不育

  转基因作物不能留种,会导致人不育。

  真相:作物能不能留种是由其本身特性决定的。转基因作物能不能留种同样是这种转基因作物决定的,目前并没有生物学上无法留种的转基因作物上市,所谓的不留种只是公司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而签的法律协议约束。而且这些协议只在部分国家生效。

  流言4 抗虫转基因作物对人有害

  抗虫转基因作物,虫子吃了死,那人吃了也会死。

  真相:人和昆虫从结构、生理活动到生态、习性,有很大不同。转基因抗虫作物,转的是Bt蛋白。Bt蛋白在昆虫消化道的碱性条件下被转化成毒素,因此只对螟虫等鳞翅目昆虫有专一的毒杀作用。哺乳动物的胃液为强酸性,Bt蛋白进入哺乳动物胃肠后,会同其他蛋白质一样,在胃液的作用下快速降解为氨基酸,变成可以被哺乳动物利用的营养成分。

  多年的研究已反复证实,Bt杀虫蛋白对哺乳动物、鸟、鱼以及非目标昆虫无害,也不会像化学农药那样残留在环境中,因此不会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不良影响。Bt蛋白使用历史已有百年,是有机食品中使用量最大的生物抗虫剂。

  流言5 转基因违背自然规律

  转基因违背自然规律,一定不好。

  真相:转基因并非“违背自然”,转基因的意思是把外源基因转入已有生物,确实是一种人为的生物学操作技术。但是人类改变生物遗传背景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传统方法是杂交和对后代人工选择,这些育种方法造就了几乎所有农作物和家养动物品种。

  基因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基因的改变也是自然界演化的基础,并非“违背自然”;另外转基因作物在栽培过程中,往往少用农药或化肥,从这个角度考虑,反而更“有机”、更安全。

延伸

  凭外形辨转基因

  “纯属忽悠”

  转基因大豆不发芽、转基因的土豆削皮后不变黑、甜度很高的甜玉米值得警惕……近日,不少关于如何通过外形辨别转基因作物的文章在网上风传。仅仅看外观形状,真的就能识别转基因吗?多位专家表示,凭借外形辨别转基因的方法,缺乏科学依据,并不靠谱。

  “这类辨别方法纯粹是忽悠”,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黄大昉对媒体明确表示,消费者真正现在能接触到的转基因食品,主要就是木瓜、大豆油以及一些转基因大豆做的调和油,其他诸如土豆、大米、玉米、西红柿,都不是转基因,消费者在市场上也是买不到的。我国虽然批准了进口转基因玉米品种,但这些只是用来作为饲料,并不是直接吃的转基因食品,所以无论玉米甜不甜,与转基因没关系。黄大昉强调,凡是经过严格科学评价、依法审批的转基因植物作物和食品,和非转基因产品是一样安全的。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也称,大豆发不发芽,跟转基因没有关系,而是跟大豆的储存条件、成活状态等有关系,转基因大豆也是可以发芽的。另外,我国现在并没有给任何转基因土豆颁发安全许可,也没有批准进口转基因土豆用作加工原料,因此“市面上根本就看不到、也买不到所谓转基因土豆”。

  据了解,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已有5类17种在售转基因生物被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这些都需要在外包装上标识出来。消费者在购买时查询标签上的文字,即可辨别。

提醒

  木瓜多为转基因

  据了解,木瓜是目前消费者真正接触到的转基因食品之一,市面上的木瓜绝大多数是转基因品种。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专家称,环斑病毒对于木瓜是毁灭性的灾害,几乎都要用到转基因技术来抗击这个病毒,让木瓜产生抗性。所以木瓜如果不是转基因,就基本没有收成。由于转基因木瓜全世界范围内普遍种植,因此标不标识都不影响。

  专家建议,应通过修订《食品安全法》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加以规定。可考虑利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委员会机制,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风险评估。一旦得出某些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结论的,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该转基因食品停止生产经营,并告知消费者停止食用。

建议

  构筑科技与大众的互动平台

  科学认知认为,经过风险评估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跟相应的非转基因食品安全性一样高;而公众期望认为,只有经过长期的、几代人以上人体实验的才可能保证安全。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王秀丽认为,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和环境安全危机加深了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恐慌,转基因技术及其衍生品不仅有单纯的科学问题,还涉及生物伦理、社会文化、消费心理、利益博弈等社会问题。

  在转基因议题传播中,存在着转基因被污名化、媒体与公众的关注错位、科学家缺位、公众对科技信息的接受存在知识壁垒等困境。王秀丽建议,应构建转基因报道的有效框架,要有权威声音、持续报道,提高科学家的传播力,增强传媒界与科学界的互动,构筑科技界与大众的互动平台。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