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北京计划年内建7个顶尖前沿技术实验室

2009.6.02

  

位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张宏博士实验室从事线虫的研究

杜立林博士实验室从事癌细胞机理研究

  作为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北京市科委计划于年内建立7个由顶尖“海归”科学家领衔的“前沿技术实验室”。前沿实验室是否只是生命所模式的简单复制?记者就此采访了市科委参与前沿实验室筹建工作的相关负责人。

  问:前沿实验室明确提出参照生命所模式建立,所谓“生命所模式”是否完美无缺?前沿实验室会不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正?

  答:生命所建立的初衷是作体制上的范例,因此当时就没考虑与产业衔接的问题。目前据我了解,生命所与国内相关领域的下游企业联系是比较少的,某种意义上成了一个“学术孤岛”,我们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改进。所以这次的七个前沿实验室选择的领域都是和实际应用靠得很近的,有的甚至就在企业里,最新的研究成果很方便实现转化。

  前沿实验室选择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也有这部分的考虑。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可以通过高校或科研院所自身这个平台发散开,它的应用会更容易实现。

  问:前沿实验室与产业的衔接将通过什么方式实现?

  答:我们设想的是通过理事会管理的方式——生命所也有理事会,但组成人员都是高层官员,主要是在宏观上加以指导。而前沿实验室的理事会将是管具体事的,由实验室代表、政府代表、学校代表、企业代表共同组成,大家各自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拿出来共同讨论,由理事会进行最后决策。这只是初步设想,不一定成功,但至少也要先做个实验嘛。

  问:前沿实验室目前的建设进展如何?何时开始全球招聘?

  答:我们是成熟一个做一个,没有硬性的时间限制。海外高水平人才已经联系了一批,大概50多位,有些已经确定会来应聘,其中包括耶鲁大学这样的名校出来的。实验室场地的规划已经做出来,各承建单位也提出了学术委员会成员的建议名单,每个名单中都包括诺贝尔奖得主这样的顶尖学者,他们将成为招聘时的“考官”。

  记者手记

  生命所里有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有位实验室主任,回国一年多时间,竟从不知道办公楼旁有个很大的人工湖。初听觉得好笑,细想却叫人感慨:这样“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的做派,似乎已被我们的科技工作者遗失了很久。而生命所的可贵,就在于它是一片被不拘旧法的新体制“保护”起来的,绝对自由的学术净土。

  但净土有时意味着“与世隔绝”,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采访中,“学术孤岛”一词屡屡被人提及——如果说生命所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恐怕就是如何尽快实现其研究成果与产业化之间的转化。

  即将诞生的“前沿实验室”将更加注重实用,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明智的;由四方代表组成理事会进行管理,也是兼顾各方利益的最佳做法。但高校与下游企业对实验室事务的发言权究竟有多大,是值得仔细考虑的问题。无论如何,科学家对实验室研究方向、研究项目的绝对掌控权,是不能动摇的。否则,科学研究很可能被功利化,生命所那样纯洁高效的学术环境也将不复存在。科学家们好不容易逃离了“跑项目”的苦海,别把他们的宝贵时间又浪费在理事会的“谈判”桌上。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