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两会使“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时尚

2010.3.16

  “打造世界级的低碳‘名片’

  哥本哈根会议带来的低碳风潮席卷全球。

  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与重视,有业界专家预测,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发展潮流——这一发展趋势自然逃不过中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敏锐的眼光。

  低碳,这一最时髦、最新鲜的新生态名词,带着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追求,进入两会视野。在本次两会上,九三学社、台盟中央分别提交了提倡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提案;环保新材料制作的文件袋、用石灰石制作的“石头纸”便笺出现在两会会场……这些现象的背后,透露出一个重要讯息——“低碳”成为此次两会上的热点话题。

  环鄱阳湖经济圈开发是牵动整个江西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为此,民建江西省委副主委孙菊生代表建议,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要转变发展观念,强调低碳性和可持续性,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崛起,把鄱阳湖打造成一张世界级的低碳“名片”。

  打造低碳“名片”,自然离不开科技手段。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代表指出,要想占领低碳经济的制高点,就必须重视培养相关核心技术。“低碳经济涉及减碳、无碳或去碳,这三个方面都有核心技术。以减碳为例,如果上海1/3的灯换成LED灯,大概可以省1000亿度电。美国、意大利就准备把全部灯都换成LED灯。但LED灯的核心技术在外国,我们必须从国外购买芯片,而LED灯70%的利润就在这芯片上。”

  按广义能耗统计,建筑能耗约占全部能耗的40%以上,而目前我国建筑节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为此,安徽省亳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景龙代表建议,从立法角度引导低碳经济。“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与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外墙传导系数是人家的3.5—4.5倍,外窗为2—3倍,屋面为3—6倍,门窗空气渗透为3—6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节能除了工作起步晚、资金投入少、认识不足、技术落后等因素外,缺少完整的建筑节能法律体系是根本原因,因此,制定一部建筑节能法已迫在眉睫。”

 

  “低碳”生活方式 从细微习惯开始改变

  媒体描述引导的“低碳生活”,既分为国家生活、城市生活、乡村生活、群体生活、个体生活等层面,又有区分物质品种(煤电气等)消耗领域的比较差别。在全球生态危机前景震慑下,诸方于“减排”态度上取得基本一致──在减多减少都必须减上有了共识;但就谁为减排主体、减速减量、怎样减等具体问题上便分歧严重,利益观不一致使价值取向距离甚远,文化认知与认同也大相径庭。不过为了共有而唯一的“地球家园”,越来越多的国家、城市、企业、个人没有沉湎于争论,而是率先从身边可做之事入手,从自我出发付诸行动,值得受到最广泛的社会文化舆论的褒奖。

  在中国植树节之际,上海外国语大学辅导员胡正明像往年一样组织毕业生一起种树。

  他说:“毕业生种树是送给母校的礼物,但今年我特别强调,植树造林可以抵消二氧化碳排放,希望年轻人走向社会后承担更多节能减排的低碳责任。”

  胡正明的灵感来自在北京召开的今年全国两会。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号召“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说,要更加注重“绿色经济、低碳经济领域立法”。

  胡正明引述科学数据说,一棵树每年可吸收18.3千克的二氧化碳,种一棵树可抵消发100度电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他在校园里还鼓励大学生循环使用教材、组织学生会发起跳蚤市场、定期回收办公室废报纸、多使用热水瓶减少饮水机耗电等。

  “我希望年轻人追求低碳生活,从细微的习惯开始改变。”胡正明说。

  “低碳”概念在去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开始风靡中国,今年两会上对“低碳”的热烈探讨掀起了新一轮风潮。全国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低碳的生活方式值得提倡和推广,一些代表还津津乐道地介绍“低碳一族”的生活理念。

  全国人大代表、中石油原董事长陈耕说:“低碳就要从节能做起,从节水、节电、节煤、节油做起,实现低碳需要所有人一起行动。”

 

  “白天能看到蓝天白云,晚上能看到满天星星”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共识。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调整产业结构,这也是我们钢铁企业最需要做的。”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何达平代表说。“以前我们的发展是增加产能,提高产量;以后我们要向精细化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党委书记华渝生代表说:“新兴产业对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至关重要,我们去年经济的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和发展新兴产业分不开。未来几年我们的增长重点要逐渐往新兴产业方面转移。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要有自己的地位,就应该在新能源等新兴低碳产业上有所作为。”

  作为能源基地,山西是一个碳排放比较高的省份。山西长治市委书记杜善学代表介绍说,过去,长治的四大支柱产业——煤、焦、冶、电都是高耗能、高排碳;现在,在生产方式上,长治正按照“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要求,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机制,形成企业准入的强制性标准,围绕环境保护和降低资源消耗建立新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发展低碳经济注入强大动力。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低碳发展模式的活动中,广东省实施了“三旧改造”等产业升级行动并尝到甜头。“正如汪洋书记所说,金融危机是传统发展方式之‘危’,是科学发展之‘机’。”深圳龙岗区南湾街道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代表深有感触地说:“土地资源这么珍贵,我们必须爱惜,要把旧厂房升级为新产业,在土地上‘孵出一只只永远会下金蛋的母鸡’。据报纸报道,有的城市一年到头看不到星星,我走出家门看天空,虽然下着小雨,但还能看到两三颗星星。发展,不仅要对地负责,还要对天负责,要一年三百多天白天能看到蓝天白云,晚上能看到满天星星。”

  为推进产业的低碳转型,促进发展模式的低碳转变,民建西安市主委于小文委员、香港骏豪集团主席朱树豪委员、重庆恒升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晓琳代表也纷纷建议,加快制定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战略,建立“低碳经济试点区”、“低碳旅游示范区”、“低碳生活示范区”,从国家层面提供转向低碳发展方式的“抓手”。

 

  “让骑车上下班重新流行起来”

  近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委员骑车到两会报到的照片,上了多家新闻网站的首页,起到了很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多骑车、少开车,成为不少代表委员身体力行的号召。

  10多年前的北京城,自行车还是主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的逐渐普及,北京的道路变得越来越堵,空气中的污染物也增加了不少。据了解,北京市将把自行车纳入公共交通的管理范畴,在今后几年内下大力气发展公共自行车。可以预见在汽车越来越多的北京城,骑车上下班将被赋予低碳生活方式的新内涵,重新流行起来。

  浙江新光集团董事长周晓光代表建言,应大力发展低碳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因为“我国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1.2亿辆,已经成为低碳交通的先行者”。

  著名评剧演员袁淑梅代表倡议,低碳生活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在她随身的公文包里放着一支温度计,冬天她会拿出来测测,室温是不是超过20℃;夏天她也会拿出来看看,室温是不是低于26℃。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创建低碳城市,才能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福建省泉州市政协副主席骆沙鸣委员建议,从自身做起,开始低碳生活:少开一天车,多栽一棵树;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或玩具;少用白炽灯,多用节能灯。

  低碳离我们大家并不远。全国妇联副主席洪天慧委员希望,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能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

  今天,低碳是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是两会上一道令人瞩目的风景;明天,低碳必将作为一种生产方式、一种生活理念,扎根于中国民众心中。

 

  展望低碳经济下的中国新能源路线图

  结合最近媒体热议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蒋大和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家将会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工程化,但短期内还难言形成产业发展突破点。长远来看,核能的利用将超过可再生能源的总和,生物质能将有更大发展,而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会受到限制。蒋大和看好电动汽车的发展,但认为燃料电池在中国的前景还有待观察。《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还采访了数位新能源领域的专家和分析师,他们对部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做了分析和展望。

  风电、光伏在争议中前行

  风电和光伏近年来在新能源的发展版图上颇富争议,10月初风电设备和多晶硅原料被指产能过剩,年底媒体热议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又赫然出现风电和光伏的身影。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向《经济参考报》记者分析,在现在的国际大环境下,不管是传统的新能源大国,还是原来开发比较落后的国家甚至是传统意义上的产油大国都表现了寻找可替代能源的决心。

  姜谦认为,太阳能发电是未来能源的首选。“光伏的上网电价下降只是时间问题,随着技术瓶颈得以突破,制造环节的成本下降,光伏的上网电价会逐渐接近风电甚至火电价格。”

  姜谦分析说,今后几年国家还是会在投资方向上对风电和光伏有所倾斜。“国家会更多地将投资、关注和政策放到高新研发技术领域,集中投入资金攻破技术瓶颈,因为目前制约风电、光伏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并网技术、组件的制造工艺上。”姜谦说。

  生物燃料的新机遇

  与风电、光伏近年来高调的表现不同,生物燃料曾因危及粮食安全而被低调处理。随着非粮乙醇技术开发的成熟,有望在哥本哈根会议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记者了解到,2008年,生物燃料的全球产量是5876万吨,替代了2%的石油,其中燃料乙醇的产量是5040万吨。以国外为例,今年美国燃料乙醇的产量会达到3300万吨,去年是2700万吨,以美国全国石油用量9亿吨来计算,替代石油率达6%。

  清华大学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教授拿出一份2009年的美国能源部财政预算表向《经济参考报》记者演示,美国在2009年做了2.17亿美元的预算投入生物质能和生物炼制系统的研发,当年更是追加投资7.865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对生物质能比较重视,在投入上有加大的趋势。

  李十中认为,产业发展到什么层次和技术紧密相关,现阶段的状况是以玉米等为原料的第一代燃料乙醇影响粮食安全,第二代纤维素燃料乙醇的技术尚未成熟,被称之为1.5代的甜高粱秆做燃料乙醇的技术正在投入工业化试用。

  李十中介绍了甜高粱秆加工燃料乙醇的几个优势:高粱秆不能食用,不与人争粮;高粱的种植面积大,约有2亿亩左右,分布广;甜高粱一年可以收2到3季,甘蔗只有1季;成本低廉“回收高粱秆的价格是200元/吨,加工1吨燃料乙醇的成本不超过3600元,而1吨第一代燃料乙醇的加工成本不低于5000元。”李十中说。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