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粉消费量世界第一背后的质量焦虑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中国奶粉消费量世界第一背后的质量焦虑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奶粉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但同时,恐怕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家长,像中国家长一样对奶粉忧心忡忡。

谁利用了公众焦虑

“六个品牌都不合格,其他的五个是哪个啊……愁人”“以前都是国外的奶粉好,那就吃国外的,贵咱也吃。但是现在国外奶粉也频频出问题,让我们做妈妈的揪心啊……宝宝要进化,进化得百毒不侵才行啊!”3月底,点开宝宝树等育儿论坛,随处可见众多妈妈们围绕雅培抱怨吐槽的帖子,担忧之情溢于言表。

担忧源于《财经周刊》的一篇报道。这篇标题为《媒体称雅培奶粉质量不达标可引发婴儿营养不良》的新闻报道称,CER Research调查公司(以下简称CER)在检测了购买于上海与香港的六个品牌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之后,发现雅培的样品是送检样品中最差的一个,并且完全不符合国际标准以及中国的新国标。

这一新闻之后被称为雅培“质量门”。消息发布以后,雅培中国公司立即予以回击,公司声明对CER报告用国标测定港版奶粉、委托人不明、检测方法等进行质疑,称其在华销售产品均符合国标。

一番“口水战”后,近日,“质量门”有了最新进展。据《新闻晨报》报道,雅培公司正式向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起诉包括CER公司CEO晏格文、CER research在内的4名相关主体,4月5日,香港法院举行了第一阶段听证会,双方在法庭上共同签署了具有法院禁令效力的法院令,对一系列关键问题达成协议。

报道称,法院令中,晏格文对调查公司背景做了详细的说明:“在诉讼最终完成前,法院通过双方提供的证据,并经晏格文本人确认,首先,他本人负责的‘CER re-search’的确存在,但并无公司实体。其次,‘CER research’的报告、员工和经济基础,与在香港注册的中国经济评论(香港)有限公司(英文名简称CER)并无关系。”

这篇报道认为,从法院令的内容看,“CER research”是一家未经注册、仅由晏格文一人负责的“空头公司”。而“CER research”所发布的关于雅培奶粉质量问题的报告,独立性和权威性都值得怀疑。同时,雅培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告,称本次争议中“中枪”的“喜康宝”婴幼儿配方奶粉,经一家获ISO认证的独立国际检测机构检测,认定“完全符合中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对乳清蛋白含量的要求”。

标准又惹祸

雅培“质量门”中,媒体报道的一个焦点是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值。CER报告称,雅培香港出售的喜康宝1段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为41%∶59%;在中国新国标中,要求“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应≥60%”;而在香港与国际上,则没有具体数值的规定。

“国际上没有规定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值,是因为没有必要。这是一个二级参数,因为添加成分的不同以及量的差异会衍生出诸多的参数,是学术和生产上的自由。国际标准对蛋白质质量的管理,体现在氨基酸谱的控制上。”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丁宗一,是参与婴幼儿配方奶粉国际标准制定的9位专家组成员中唯一的中国专家,他解释了国际上没有规定二者比值的原因。

雅培“质量门”事件中,曾出现在CER报告中的3位中国学者后来纷纷出面与报告“划清界限”,3位学者之一、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副教授冯翔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解释说,国标里面的规定可能就是给各个奶粉厂商的一个指引。“母乳里面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约是7∶3,但是牛奶里面约是2∶8。酪蛋白可能在婴幼儿肠道里面形成凝结块,可能会导致消化吸收出现问题;乳清蛋白相比之下会比较容易吸收一些。所以,我们建议配方奶尽量地去接近母乳。”

乳清蛋白与酪蛋白不同地区不同标准的问题纠结不清,这让CER的报告结论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同时,CER检测二者比例的方法又被指出不够科学。“乳清蛋白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检验标准”,冯翔介绍,“CER用来检验雅培奶粉中乳清蛋白比值用的是‘电泳法’,这种方法有一定差异,误差可能有5%——15%,所以此次被检测的雅培奶粉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并不一定准确。我国目前的标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欠缺可操作性。”

CER的检测方法,遭到了业界学者的质疑。“判断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一种方法检测同一批次雅培奶粉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准确比例。”广东省奶业协会会长王丁棉说。

据悉,目前在我国,新国标中没有规定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的检测标准,在日常监管中,这也不是常规抽查项目。规定了数值标准,却不进行检测,那么国标就犹如白纸一张。“这存在一个检测方式、方法和执行力滞后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履行自己的职责,既然制定了指标就要检测,还要公布结果。”王丁棉认为,现有的检测制度,没能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现在要检测乳清蛋白,用旧的方法本身会产生误差,新的方法还没有研究出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了未发现雅培喜康宝不符国标的报告,但是一没有公布检验的方式,二到底有没有检测,出来的具体数值是什么,过程是什么,全没有公布,只有一个官方的东西,它的准确性很笼统,值得怀疑。”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声明称,目前我国的卫生部正组织有关单位研制新的乳清蛋白的检验方法。

二十年来不变的比值

对于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值,国际上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但是却有相关的建议为6∶4至7∶3,我国的新国标恰恰选择了下限6∶4。在这次事件中被屡次提到的新国标,指的是卫生部于2010年3月26日公布的66项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目前正在实行中。在GB10765-2010《婴儿配方食品》这一项中规定了“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应≥60%”,也就是乳清蛋白与酪蛋白的比例最低6∶4。这个比值,自1989年以来就没有变动过。时隔二十载,在这一方面,新国标并没有体现其“新”的气息。

为了研究这一比例来源的依据,王丁棉翻阅过大量资料,也询问过很多业内人士。据他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这个数据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国家制定的奶制品安全标准,“我没有找到关于这个标准出台的依据、理论分析。听朋友讲过当时的背景,主要是根据一些研发人员做出的乳清蛋白、酪蛋白分析的数据、论文结论,但缺乏临床试验数据及理论分析报告。我一直想找这方面的依据,确确实实找不到。”王丁棉表示,如果谁有办法能够找到依据的话,他希望能跟踪研究。1989年以后,我国婴幼儿配方奶国家标准几次修改,这一数据始终没有变动,同样的也没有补充备注。

国标的漏洞不止于此,按照王丁棉的说法,还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都被疏忽了。在CER报告中谈到了雅培奶粉热处理强度非常高的问题,加工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导致的变性会影响蛋白质的质量以及含量,进而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因此,关于蛋白质的质量和数量的检测很重要,但在新国标中,对于蛋白质的检测方式、要求则完全没有提及。

对于我国奶粉标准的制定,王丁棉认为存在着一些混乱现象。“真正懂行业、懂技术的专家不让参加,而参与制定的人不专业、不权威,制定出来的东西肯定是不完善的,甚至不合理或难以执行。营养专家,乳品加工专家,乳业技术人员,还有相关的政府部门,甚至行业协会,社会其他方面的相关专家,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沟通,所以互相之间是谁也不能说服谁的,这在学术上固然是好的现象,可是作为一个标准就不正常了。”

2011年,卫生部就提出展开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清理制定、修订工作,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并支持各界提出建议,王丁棉希望这次修订能改善目前的情况。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中国奶粉消费量世界第一背后的质量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