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化工科技界委员呼吁制度改革

2015.3.04

  新常态下,创新能力不强是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那么,制约科技创新的因素有哪些,又该如何突破?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们对这个话题深有感触。3月3日,部分化工科技界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技创新服务产业的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而其中起重要导向作用的就是要加快科技评价体制改革。

  “大家都去发表论文了,谁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呢?”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兰荪对以论文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制提出了质疑。目前对科技人员的考评制度、体系仍然是以论文为导向,这使得科技创新与市场、企业脱节。他同时提出,当前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也应该改革。目前科研成果的产权属于单位,成果转化收益的大头也归单位,导致科研人员缺乏积极性。他表示,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应该尽可能给个人。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认为,虽然基础研究成果适于以论文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对应用研究,更应该以技术的转让、产业化应用效果作为评价标准。蓝闽波向记者介绍了他在参与国际合作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我们跟欧盟合作的一个1200万欧元的项目,前后做了6年,但最终评价标准不是以论文为主,而是看研究成果能否产业化,能否生产出好的产品。项目的参与者1/3是基础研究人员,1/3是应用研究人员,1/3就是企业人员。”蓝闽波说,“我们开科研工作会议时,有的企业就会看到某个技术能够生产出好的产品。成果转化的问题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在解决了。”

  让好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石油和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所长袁希钢向记者表示,创新驱动不应忽视中小企业。我们一直倡导科研以企业为主体,但实际上惯于把科研院所成果在国有企业、大企业、大装置中应用,而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不够。在欧洲,很多发展得很好的区域,起支撑作用的都是中小企业。形成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有些地方政府提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规划,初衷非常好,但却仍以产值为评价标准。定义成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并不是规模越大越好,而是产品、技术要好。

  针对科研硬件保障,蓝闽波还提出建议,建立拥有统一标准的大型仪器全国共享平台。目前,一些高校、院所的大型仪器量大、利用率不高,而同时一些企业、单位却缺乏大型仪器。虽然教育部及部分地区推进了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但覆盖面不够,缺少统一标准,一些企业使用大型仪器仍有困难。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