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入资持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制试验

2015.8.12

105659_201508120920361.jpg

  这个夏天,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齐渊洪接过一份沉甸甸的聘书,成为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组成员。

  这个由北京市科委牵头,天津市科委、河北省科技厅共同发起,联合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钢研”)、新兴际华等70余家企业、高校、节能减排机构共同参与的联盟,承载着京津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的重任。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联盟专家组成员,还不足以概括齐渊洪的工作,他的另一重身份是钢研晟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就在他成为联盟专家组成员的同一天,钢研晟华也被推选为理事单位,这个刚刚成立一年多的公司,凭什么受到了京津冀钢铁企业乃至全行业的瞩目?

  钢研晟华的崭露头角不是偶然的。2014年1月28日,作为中国钢研节能环保领域的一支尖兵,钢研晟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这家公司以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才与科技成果为依托,专门致力于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总承包。钢研晟华通过引入管理层和核心骨干持股,拉开了中国钢研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幕。正式运行一年后,钢研晟华利润翻番,实现实际合同储备近3亿元的成绩。

  在新机制的催化下,每一项科技成果都快速落地,“绿色冶金”不再是钢铁人心里的梦。

  从实验室到公司,初探员工持股

  中国钢研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5年,从传统炼铁、烧结领域,转向到节能减排及资源高效利用领域,积累了较好的技术基础和人才优势。2010年以实验室技术团队为依托,集团公司成功总包了日照钢铁两套转底炉工业装置,在国内转底炉工程领域处于技术领先位置。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钢铁行业环境压力加大。钢铁企业对传统主流程技术及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少,对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及工程需求越来越多,“绿色冶金”逐渐被纳入视野。

  “2014年中国钢研以重点实验室的人才与科技成果为依托,成立了钢研晟华,作为专业化的节能环保与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公司,进入节能环保与资源高效利用领域,实现集团公司冶金工艺工程领域战略转型升级。”齐渊洪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在钢研晟华组建过程中,中国钢研积极探索了员工持股制度,通过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两方面的结合,实现公司和员工的长远发展。

  “钢研晟华注册资金6000万元。目前,钢研总院、自动化院共持股85%,员工持股15%。”齐渊洪说,钢研晟华的创立,是集团公司体制机制改革的一次创新和大胆实践,通过引入核心技术骨干及核心管理骨干持股,将钢研晟华的发展与核心骨干的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本次个人持股改革,是钢研集团所属公司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必将最大限度稳定住核心骨干人才,最大限度调动起核心骨干人员的持续创业激情,最大限度释放出人才和技术红利。”

  公司成立后,在研发和工程项目推进上,由公司统一调配,根据不同的任务,组建不同的项目组。“比如在市场开发上采取全员营销策略。”齐渊洪说,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保障市场信息获取渠道、项目争取渠道的畅通。

  考核机制上,坚持的是业绩及贡献导向,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官职,不分“体系”内外,赚多赚少凭贡献,即便是没有行政级别的最普通员工,只要工作业绩好,贡献大也可以拿到高额奖励。

  这些创新的机制,极大地提升了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实验室的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快速落地开花。

  从市场到现场,研发有的放矢

  在昆明市郊的绿色山丘上,正在建设固废综合利用生产线,该生产线可以消纳云南现堆存的约1500万吨铜渣,以较低成本低回收中的铁、铜、锌等有价元素,终渣用于生产符合建筑标准的墙体材料,几乎无污染物和废弃物排放。

  “变废为宝,依靠的就是我们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资源化清洁生产工艺技术。”齐渊洪告诉记者,今年钢研晟华已经与云南资源再生公司签订了有色废铜渣联合提取铁、铜、锌的2.56亿元合同,钢研晟华已全面开展设计工作。

  “将建成年消纳100万吨废铜渣的生产线,投产后每年可回收约40万吨金属铁,生产2.5万吨铜精粉,3.5万吨锌精粉。”齐渊洪说,这些以前都是无人问津,不能处理利用的废料。

  “这只是公司成立一年多来成果成功落地的范例之一。如果不推进科技人员入资持股,不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该科技成果变成现实生产力的可能性极小。”

  准确研判未来市场需求,研发实用性技术,与市场、现场这两“场”的紧密结合,确保了研发活动的有的放矢,科技成果的现实转化。

  齐渊洪认为,目前改革的成果已经初现。

  这样的体制机制和这样的团队,一年下来取得利润翻番,成立不足一年半,实际合同储备近5亿元的成绩也就不足惊叹了。

  齐渊洪说,公司的新业务频频出现,已由成立之初的以固废资源利用领域——转底炉业务为主,发展为流程新工艺、烟气净化、能量回收、固废及低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四大业务齐头并进,市场涵盖钢铁、有色、石化、热力、供水等多个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钢研晟华)的技术实力和高质量的服务赢得了市场和客户的认可。

  从技术到资本,圆梦“绿色冶金”

  钢铁行业烧结环节是SOx及NOx的主要排放源,由于烧结烟气温度较低,现有的成熟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难以解决烧结燃气NOx超标问题,“高炉炼铁的炉渣带出大量显热,浪费大量的燃料和水资源。”齐渊洪说,钢研晟华开发的高炉渣干法粒化装置、脱硫脱硝一体化装置是治理雾霾的关键举措,得到北京市、中石化的高度认可,目前正在河北某大型钢铁企业进行工业化首台套建设。这一技术装置若广泛推广,将带来巨大的节能减排效益。

  在重点实验室的管理者们看来,他们所从事的是节能环保、资源回收利用的“绿色”冶金研究,而钢研晟华也瞄准了“绿色”市场。

  “如果钢研晟华能够在"新三板"挂牌或登陆主板市场,实现科技、产业、资本结合,将乘数级提升钢研晟华服务我国绿色发展的能力。”齐渊洪说,为此钢研晟华正在做积极准备。

  齐渊洪表示,钢研晟华的前身——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曾创造了我国首台套转底炉处理钢厂固废生产线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领先业绩。“随着公司的组建,市场化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现在很多新技术、新工程均为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的技术领先度、市场领先期。这对推动我国绿色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