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贾宝余:让教改特区真正“特”起来

2011.7.19

  7月1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并透露,将在26所高校内部选择一些学院设立“教育教学改革特别试验区”,实行教授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据介绍,改革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创新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机制,扩大学院在教学、科研、管理方面的自主权,实行教授治学;二是改革教师聘任、考核和评价制度,实行聘任制,引导教师把主要精力用于教书育人;三是改革人才招录与选拔机制,完善自主招生制度;四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应该说,这些措施适合现实国情。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教改特区真正“特”起来,以便缩短改革的周期,让“试验区”变为真正的“示范区”。

  要让教改特区真正“特”起来,首先,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比如,教授承载的基本使命是人才培养,“治学”是他们更好地履行教学职能的基础,因而,教授治学仅是一个基础或者说底线,当前教育改革的目标不仅仅是打牢这一基础、坚守这一底线,更多的是要发挥教授群体在学院管理中的积极性,为民主管理、教授治院提供广阔的平台和丰富的渠道。

  其次,必须采取一揽子特殊政策。没有授权就没有特区,在教改特区建设中,教育部门应向学校授权、学校应向特区学院授权。就前者来说,应有步骤地推进专业审批、招生名额、师资编制等方面的授权;就后者来说,应在教学管理、财务运行、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特殊化管理。

  再次,必须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第一,要尊重基层的首创性。基层的每个行为主体都应成为教改特区的设计师,而作为基层之上的管理者,应该及时总结、提升和推广来自基层的成功经验;及时研究、反思和制止各类教训。各级教育决策者要注重吸取“从下到上”的呼声、创意。

  第二,要鼓励发展的多元性。美国有类型多样的高等教育机构,或承担着科学研究、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或承担服务区域经济、培养应用人才的职责。此次教改涉及到的26所高校名单暂未公布,但笔者想,他们不必都是研究型大学,否则,这究竟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系统改革有多少示范意义呢?

  第三,要营造包容的环境氛围。试验是一个过程,其目的不在试验本身,而在试验带来的成效、经验、模式及教训。抱着对成功十拿九稳的心态去“试验”,就是故步自封。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