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比较试验(二)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方法比较试验(二)
关键词:理化特性标准物质  食品添加剂检测  农药标准品  环保标准样品
   3.检查散点图中有无离群值观察坐标图中X、Y实验点有无离群表现以及明显的离群点,若无,可做后继统计学处理,若有,应对X、Y配对检测结果进行离群值筛选及剔除。离群值筛选方法及标准类似双份检测数据离群点的筛除方法及标准。
    将每份标本经过两种方法检测的前后两个测定值一一对应,计算它们的差值,如第一个标本,差值E=(Y1一X)和(Y2一X),其中X为HK法检测l号标本的双份结果均值,同理计算2~40号标本的检测差值,然后计算所有差值的平均值(E),以4倍平均差值(E)作为判断限。所有差值都不应大于判断限。若某标本的测定差值超过了判断限,则应进一步进行相对差异的离群点判断:计算相对差值E’为(Y1-X)和(Y2一X)除以X的倍数,再计算所有80个E’的均值E,以相对差值E大于4倍E作为判断限进行判断。
    若某标本两种方法检测点结果均超过上述两种判断限,应认为该点的检测结果属离群点,应剔除。但要求剔除离群点的个数不超过所有检测标本数的2.5%。在本试验中,若存在1个以上离群点时,须检查原因,判断是否保留数据。原因不清楚,保留全部作统计分析,或用一批新标本重新测定后评价。(农药标准品
    4.回归及相关分析根据散点图观察,若从x、y之间呈直线关系,根据直线回归分析法作统计处理,求出回归方程y=a+bx及相关系数r。截距a反映恒定系统误差的大小,斜率b反映比例系统误差的大小,相关系数r反映两种方法相关性的密切程度。(相关计算公式请参阅统计学教材)
    5.计算系统误差  根据回归方程的a、b值,可计算候选方法的系统误差(SE),并与不同医学决定水平(Xc)的允许总误差(TEa)作比较,对候选方法系统误差的可接受性作出判断。SE的可接受性判断指标为:
  | (a+b XC)一XC|<1/2TEa
    因未考虑不精密度,此时可接受性判断的值取l/2 TEa。
    6.利用配对t检验进行评价方法比较试验的数据属于配对资料,因而可作配对t检验进行评价
    其中,d代表候选方法与参考方法测定值的差值(或正或负),d为差值之平均值,以为配对数。
    若求得t值>t0.05(v),即P<0.05,表示候选方法存在显著的系统误差。可从上述t检验的计算公式入手进行分析。在计算f值公式中的分子为两种方法的偏差值,表明方法间系统误差的大小。分母是平均偏差标准误,反映方法比较试验中随机误差的大小。因此t值是方法比较试验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比值。若t值<t0.05(v)表明两种方法间的系统误差
和随机误差量相差不大,尽管有偏差值,但可能由随机误差为主所致,不一定确实存在方法间的系统误差,若t值>t0.05(v),说明系统误差显著大于随机误差,方法间确实存在系统误差。
    【参考区间】
    回归方程中a代表恒定系统误差.b代表比例系统误差;| (a+b XC)一XC|代表医学决定水平(Xc)处候选方法的总的系统误差,要求| (a+b XC)一XC|<EA。EA可以根据TEa来确定。
  【注意事项】
  1.试验标本的选择  一般为40~100例,其中25%的标本浓度低于参考区间下限,50%标本浓度在参考区间之内,25%标本浓度高于参考区间,且所有标本的浓度应均匀分布于测定的整个线性范围。
  2.标本进行双份测定时,第二次测定的标本顺序应倒过来,且在4小时内完成测定。
  3.相关系数r表示两个变量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在做直线回归统计时,除实验点间的离散程度会影响r值的大小外,实验点对应的分析物含量分布宽度也会影响r值大小。若实验点过于密集,尽管离散程度不大,但r值也会偏小。因此可用,值的大小检验x取值范围是否合适。一般要求r≥0.975或r2≥0.95,否则必须增加标本数量以扩大浓度范围。如扩大浓度范围,仍然小,认为两种方法相关性的密切程度不够好;某些项目难于通过扩大浓度范围来提高,,则应考虑选择配对t检验进行评估。
  4.在进行方法比较试验时,及时绘制散点图,发现异常值立即复做,及时纠正,可减少离群点出现的机会。数据呈非线性表现时,肉眼判断其线性部分,减少数据分布范围,以线性部分作统计,可减少影响。
查看完整版本请点击这里:
方法比较试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