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2011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一代SAR(合成孔径雷达):地球观测全视野”。

  这是学术界首次提出并初步阐释“新一代合成孔径雷达”概念及其特征和应用。

  1960年4月,美国在华盛顿机场进行机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国际第一部合成孔径雷达的问世。大会主席、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郭华东介绍说,半个世纪以来,合成孔径雷达对地观测经历了单波段、单极化SAR,多波段、多极化SAR和极化和干涉SAR三个阶段的发展。

  “SAR对地观测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城市环境监测、地表形变探测和重大自然灾害减灾等领域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郭华东说,“但是,当前SAR系统存在的监测周期长、宽幅低分辨等带来了极大的应用限制。这一限制在城市和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更为明显。”

  另外,科学家们还表示:当前SAR技术在解决全球尺度的问题上也存在明显不足。对于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发展新型SAR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