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的获奖引发对人才评价问题的大讨论。

  时下人才评价的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陷阱”,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人才评价中“四唯”(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现象。比如在大学里,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博士学位,在争取科研经费、申报课题、评职称时都会遇到麻烦。

  在谈到用文凭来评价一个人时,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在其著作《学历无用论》中十几个地方用到了“非常荒谬”“荒谬至极”“不寒而栗”等评语。在盛田昭夫看来,正因为用文凭作为评价人才的主要标准,才“制造了日本恐怖的考试地狱”。

  笔者认为,评价人才应该要考虑学历,因为学历表明了人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人才管理上不能“唯学历化”,而是要从制度安排上为特殊人才,为学历很低但却具有较强能力能成为各领域能手或精英的人才,留出上升通道。2011年9月,既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留过学,没有在国外顶级杂志上发表过研究论文,甚至不会用英文交流的屠呦呦获得国际医学顶级大奖——拉斯克奖,被称为我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女人”。2012年2月,土生土长的中国建筑师、从未在国外创作任何作品、名不见经传的王澍获得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国际大奖——普利兹克奖。两人获奖不仅提升了中国本土人才创新的信心,而且也引发了对人才评价应该打破“四唯”思维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