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小麦被认为是今后大幅提高小麦产量的首选途径和高技术种业竞争的焦点。由我国独创的二系法杂交小麦技术体系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已审定的京麦6号、绵杂麦168、云杂6号等7个品种,每亩可增产15%以上。

  “二系杂交小麦具有丰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特别是在逆境下的杂种优势更加显著。”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昌平介绍说,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资源的发现和应用,是二系杂交小麦研究起源点。由此,该中心系统研究了小麦光温敏不育的遗传规律、光温转化模式、生态适应性及分子机制,建立了“小麦育性相对性原理”,首次解释了小麦光温敏不育的细胞学特征及细胞骨架信号通路,为建立二系杂交小麦技术体系和发展分子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此理论指导下,2005年以来,我国以二系法为代表的杂交小麦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创制出杂交小麦新组合50余份,审定品种7个,近5年累计示范面积200多万亩,平均增产15.7%,稳产性、抗逆性表现突出;同时,杂交种子生产体系也较为完善,规模制种亩产约5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