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专家称中国若继续滥用抗生素将引发全球灾难

2012.3.20
  我国国民基本具备健康素养的只有6.48%;去年全国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多达84万例;中国的抗生素滥用已引来世界卫生组织数次警告:如果中国不控制抗生素滥用问题,将害了全世界!在昨日(3月18日)的第七届解放健康讲坛现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指出,抗生素滥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抗生素滥用已成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昨天的讲坛现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主任毛群安指出,我国滥用药物的情况比较严重,世界卫生组织因此而多次警告中国,如果再不遏制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将不仅是中国的灾难,可能引发全人类的灾难。如果抗生素的滥用造成细菌的耐药性,而细菌是不分国界的,当人类面临传染病的时候,可能出现无药可用的危险状况。抗生素滥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如首先要做细菌培养,然后再做抗生素敏感性测试,然后才能确定是否用抗生素。

  为了遏止抗生素滥用现象,我国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严格落实抗菌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医师抗菌药处方权限资格管理,对抗生素开得多的医生处方进行点评。同时,加强微生物标本检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很多家庭不了解就随意用药

  虽然家家户户都有小药箱,但很多人没有掌握正确的用药基本原理和方法。去年,卫生部选择六个省份对家庭用药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很多家庭孩子或大人生病时,家人常常在不完全了解药物的情况下开始用药。

  “孩子一发烧,马上就用退烧药”,这是许多家庭最自然的反应。毛群安说,其实,一般发烧是人体一种抗病反应,人体通过体温的升高来杀死细菌病毒。如果不恰当地使用退烧药,可能令孩子的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从而导致孩子动不动就发烧,一发烧体温就特别高,发烧的度数和病的严重程度并不成正比。有的应该遵医嘱长期服用的,感觉症状减轻后就自行停药;有的没有咨询医生就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这些常见的用药误区都可能导致药物伤害。

  中国人急需提高“健商”

  “健康素养”,这个词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在毛群安眼里,“健康素养”相当于“健商”,和情商、智商类似,是一种关于健康方面的能力。在针对全国六省市8万人的调查显示,中国的“健商”并不高,掌握最基本健康素养的人还不到7%。中国人提高 “健商”,路漫漫其修远兮。

  毛群安表示,不要小看这个“健商”,它可是世界卫生组织衡量一个国家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其重要程度不输给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的死亡率,婴儿的死亡率等综合健康指标。

  健康素养1/10和用药相关

  针对公民健康素养的情况,中国在2008年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共有66条。有意思的是,其中提到安全合理用药的超过十分之一。

  毛群安现场向观众展示了这些用药健康素养,他们包括“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能口服尽量不输液”,“存放药物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等成瘾的药物”,“看得懂食品、药品、化妆品、保健品的标签和说明书”……昨天现场,不少观众奋笔疾书,记下来准备带给家人分享。

  毛群安说,现在有很多老百姓感到困惑,因为一些关于药物使用的信息是混乱的,他呼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学术团体要向公众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药物使用信息,错误的信息只会误导公众,造成更大的用药危险。他特别赞扬了解放健康讲坛,认为这是大众传媒和专业机构结合的非常有效的方式。解放健康讲坛为公众搭建一个权威的信息发布平台,把用药方面的原则,核心的健康信息广泛地向公众传播,使公众能够及时了解这些知识。

  去年全国“药毒危害”报告达84万例

  在我国,每年能监测收集到几十万份的药品不良反应,2011年高达84万例,其中,抗生素和中成药成为药品不良反应的“重灾区”。在昨天的讲坛上,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技术总监、中国药学会理事、药物流行病学专委会委员杜文民博士做了《“药毒危害”和家庭用药误区》的演讲,提醒市民“是药三分毒,用药需谨慎”。

  “海豹肢畸形”引发全球监测

  作为一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专业工作者,在昨天演讲的开场白中,杜文民博士表示,药物是把双刃剑,用药需谨慎。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产生药品不良反应,有的药品不良反应甚至还相当严重!

  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躯干和身体都正常,但四肢不全……在昨天的讲坛现场上,杜文民博士向观众展示了这样一张惊人的图片,在座每一位听众都唏嘘不已。杜文民博士解释说,在医学上,这种畸形叫作“海豹肢畸形”。全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也正是从这一场“反应停”引发的灾难开始的。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欧洲很多国家,不少孕妇为了治疗早孕反应,开始服用这种号称能治早孕反应的“反应停”药物,没想到的是,用药结果是在世界上诞生了一万两千多例这样的“海豹肢畸形”婴儿。起初,大家都感到非常恐慌。一位澳大利亚医生详细询问了他的病人,并了解到这位孕妇在怀孕时吃过这种药物,由此怀疑“海豹肢畸形”婴儿的诞生可能和服用这种药有关。后来,这位医生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病例报告,并报告整个事件的经历,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为此,上世纪60年代,世卫组织就要求建立一个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我国近2/3聋人是“药毒”所害

  什么是不良反应?杜文民博士说,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是药三分毒”!它是药物与生俱来的属性。药品不良反应应该与药物的质量区别开,它和假药、劣药对市民造成的伤害也是不一样的。此外,药品不良反应更应与用药错误区分开来。

  其实,药品不良反应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在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就是链霉素和庆大霉素,我国近三分之二的聋人是由此造成的,致残率非常高。另外一个则是四环素,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四环素是最好的抗菌药,不少这个年代的人因使用了这一药物后留下“四环素牙”。

  另外,像“康泰克”事件,当时作为非处方药的感冒药康泰克中的苯丙醇胺成分有严重不良反应。苯丙醇胺这一成分会使脑中风的发病率达正常人的16倍。当时这一感冒药在市场的占有率达30%,在改换过成分后,现在新康泰克感冒药里已没有这一成分了。此外,罗格列酮在长期使用后会引起心血管损害,西布曲明在长期使用后会引起心脏损害,这些不良反应事件都历历在目。除了西药,中药也有诸多不良反应。在我国也有相应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在上海就是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收集、评价、报告,然后发出相关的警示,保证市民的用药安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