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Science特写:中国组织工程学(下)

2012.11.16

  最新一期(11月16日)的Science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China"s Push in Tissue Engineering”的新闻文章,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近年来组织工程学领域的发展,中国政府对于这一“朝阳学科”的大力支持,其中还穿插介绍了南通大学顾晓松(Gu Xiaosong)、上海交大曹谊林(Cao Yilin)等中国组织工程学领域先锋人物的成果及故事。

  现在顾晓松正致力让壳聚糖移植物与从骨髓中抽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结合。在即将发表在《Biomaterial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顾晓松和同事们描述了如何采用这种方法在猕猴中桥接50毫米正中神经缺损。此外,他的研究小组也正在开发其他的人工神经移植物,其中一种材料来自典型的中国物质:蚕丝蛋白。“其生物兼容性优于壳聚糖,”顾晓松说。

  此外,顾晓松团队现在还在试图解析人体外周神经可以再生,而其他的人类神经,如脊髓却无法再生的原因。这是一个让全世界的研究人员感到困惑的问题。

  上海交大曹谊林

  上海交通大学的曹谊林是当今中国组织工程学的权威之一。早在1997年之时,他作为哈佛大学一个研究小组的成员在世界最著名的整形外科《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的研究小组成功地在裸鼠身上再生了人耳,这种人耳是由接种软骨细胞的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生成的组织工程软骨构成。当时曹谊林是在美国与麻省总医院杰出的组织工程工程师Joseph Vacanti合作。不久之后他就回到的中国。有人说他的成就帮助向中国政府证实了该领域的价值。

  现在作为上海上海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的曹谊林与副主任刘伟(Liu Wei)正致力于开展工程软骨、骨骼、肌腱、皮肤和血管移植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当前临床转化成果

  2007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了中国首个组织工程学产品:由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ActivSkin。这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持有这一人工皮肤技术的国家。此后,在2010年清华大学的骨和脑组织组织工程学专家崔福斋(Cui Fuzhai)开发的一种骨修复支架也获得SFDA批准。这一材料目前已在3万患者身上使用,并正推行到世界其他地方。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