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新闻分析:所谓“天坑”频发传递了什么讯号

2010.6.26
  


  4日,南昌市昌南大道与迎宾北大道交叉口附近路面突然发生塌陷,一辆过路小轿车被卡在洞口处。图/新华社

  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王立彬)中国地质调查局25日发布的调查结果表明,近来媒体陆续报道的我国南方省区频繁出现的“天坑”属于一种地质灾害,不是误传的所谓地震前兆,对此社会不必恐慌。然而作为一种短期内集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天坑”却值得国土、地质、防汛、交通运输和城建部门高度关注。

  作为地质灾害的“天坑”,近期集中出现,主要原因首先是极端气象条件,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前旱后涝的极端气象形势。这表明今年汛期,南方地区以及干旱少雨、地质疏松的西北地区,地质灾害形势严峻。去冬今春,我国南方长时间干旱,致使地下水水位大幅度降低。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又连续出现8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广西大部、湖南南部、广东、福建、江西、广东北部等地局部出现强暴雨,降水量比往年多五成以上。在岩溶分布区,持续干旱造成上覆表土层及砂石层变得异常疏松,甚至出现干裂。强降雨使松散表层土层和沙砾层充分饱水,变得松软。下面岩溶地下水暴涨暴落产生推拉作用,极易使地下溶洞埋藏较浅、顶部结构较破碎的位置出现地面塌陷。特别是前期干旱的西南地区,成井质量不高的民井,常年抽采地下水。今春的干旱,更加大了地下水开采量,使红土层和卵砾石层的细颗粒沉积物一同抽排出来,地层形成架空结构。春耕插秧以来,伴随灌溉水不断入渗,在地下水位变化及土层自重作用,极易发生塌陷,值得当地居民及施工者高度警惕。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