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系列质量门的台前幕后:老酸奶被指用工业明胶

2012.4.12

  吃老酸奶就是吃破皮鞋?近日,某粉丝过百万的知名主持人发布一条微博重提 “皮革奶”,暗示老酸奶使用了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做增稠剂。有意思的是,就在当天,当这条微博在引发满城风雨之后被悄然删除,只留下相争不下的食品专家和茫然无措的消费者。

  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最近一系列类似“皮革奶”的“质量门”事件却让人清浊难辨。一会儿风闻螺旋藻涉“铅毒”,一会儿听说节能灯辐射重,一个转身,海关进口奶粉政策也遭误读。事态发展至今,有的还在纠缠不清,有的虽已辟谣澄清,但还是留下了让消费者无法自解的一肚子疑问:这池塘里的“水” 到底原本就是脏的,还是有谁故意搅浑了?

  上月中旬,网上风传一个民间试验:近10个不同品牌的节能灯电场强度都超过了200伏/米,最厉害的更是超过1600伏/米,远高出“国标”40伏/米的限值,令孩子正在上学的家长错愕:伴读的台灯竟暗藏“杀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3月28日,6个经过审批认证的一线名牌螺旋藻保健食品被某媒体指出重金属铅含量超标,最 “毒”的超出国标820%。保健不成反中毒,这让人更加难以淡定。两天后,又有一条“海关总署15号文”迅速窜红:进境物品税表修订,奶粉超200元将课税,让崇尚“海代”的“妈咪”们心情郁闷:国货信不过,外货花销多。

  仅仅一个月,“质量门”如此密集,实属罕见。冷眼旁观,不难发现,这些事件个个落点精准——不是痛击百姓信任的大品牌,就是触及日常的衣食住行领域,颠覆消费者的经验与常识,因此“眼球效应”十足,也就有了传播的价值,进而街巷热议,引发人们的猜忌与恐慌。看似有理有据,是近期“质量门”事件吸引眼球的关键。螺旋藻涉“毒”一事便是来自正规媒体的报道,言之凿凿:一方面是媒体自身的独立调查和送检专业机构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国家药监局早在2月 29日就下了通知文件,点名“汤臣倍健(微博)(54.900,-0.09,-0.16%)”等十余种螺旋“蓝帽”产品重金属铅、砷、汞含量均不合格。两项相加,似是铁证,不信也难。同样,节能灯辐射和洋奶粉课税的风波,也有类似专业检测机构和监管部门的声音,让事件有了发酵的资本。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真实”消息却经不起推敲。像证明节能灯辐射强的民间试验,测试时几乎贴着节能灯表面,而十几个灯泡加在一起测试的时间都不过3分钟,试验的科学性存疑不说,就连判断所依据的标准也找错。所谓“民间专家”在质监部门有力的证明面前偃旗息鼓,默认“摆了乌龙”。“假圣旨”出台后,海关总署也迅速出面澄清:进口奶粉政策实属误读,政策从未变过。

  多方努力,真相渐明,但原本清澈的“水”终究还是被搅浑了。仅海关总署的“假圣旨”,在3月末的短短4天里就被一些网站争相转载,部分名人也加入“吐槽”行列,仅微博转载就达到数万条之多,此后部分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体也在未加证实的情况下刊播,闹得人心不安。

  不仅如此,有些事情还被“越搅越浑”。螺旋藻“涉铅”两天后,国家药监局即公布专项监督检查结果,称相关批次螺旋藻产品“符合国家限量标准”,为5个大牌“平反”。但此举反招质疑,有人称监管部门前后口径不一,怀疑是被生产企业“攻关”了。

  为何要把“水”搅浑?坊间人士直言,不能排除行业炒作可能。比如节能灯事件,其中一说称LED灯、节能灯近期竞争激烈,打压节能灯有助于增加 LED灯的销量。另一说指目前世界上85%以上节能灯产自中国,其中大量的节能灯出口到各项产品技术壁垒最高的欧盟和北美,一度造成部分发达地区光源行业因缺少竞争力而纷纷转向中国。制造“辐射门”,某种程度上为国外市场设立技术壁垒提供了借口。此外,我国也是螺旋藻片剂的出口大国,降低国内企业的信誉,搅局者的目的不言自明:靠攻击现有的行业“大腕”,打乱固有的市场格局,从而吸引转变“心意”的消费者,从中谋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