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973首席科学家PNAS解答研究困惑

2012.9.24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neuraminidase-like molecule N10 derived from bat influenza A virus”的文章,为解开关于蝙蝠流感病毒H17N10所具有的独特基因组的谜题提供了结构生物学依据,这些研究不仅为解析唾液酸酶超家族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依据,而且也有助于揭示蝙蝠流感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国内流感病毒研究知名学者高福研究员,高福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跨种间传播机制与结构免疫学,尤其是有关T细胞识别、艾滋病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递的机制的研究。在Nature, Science, Lancet杂志上均发表过文章,入选“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禽流感疫情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近年来此种流感病毒的变异也受到了多方关注,9月,广东湛江还发生了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令人不得不对此提高警惕。

  近期研究发现的蝙蝠流感病毒H17N10所具有的独特基因组,令科学家们对甲型流感病毒的起源和进化产生了极大的困惑,研究也找到了一种神经氨酸酶(NA)样蛋白:N10,这种蛋白与其它9个完善的血清型甲型流感NA(N1-N9)存在极大差异性。通过对流感病毒NAs的结构鉴定和功能分析,研究人员证明了NA结构的复杂性,从而提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N10是否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源自危地马拉小黄肩蝙蝠甲型流感病毒的H17N10,获得了分辨率为2.20的晶体结构。从总体上来说,N10的结构与其它已知流感NA结构类似。

  通过体外酶活测定,研究人员发现N10缺乏典型的NA活性。而且详细的结构分析也表明出现了极大的保守性活性位点残基的改变,从而使得末端连接的唾液酸受体不利于结合和裂解。

  此外,研究人员也观察到了一个不寻常的150环(147-152残基)结构,这一结构参与了N10四聚体中相邻N10分子之间的极性作用。这些研究数据为解析唾液酸酶超家族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依据,也有助于揭示蝙蝠流感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作者简介:

  高福 博士 研究员,英文名:George Fu Gao,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1983 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1986 年北京农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4 年英国牛津大学获博士 ( DPhil-Oxon )学位。先后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 / 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2004年任英国牛津大学讲师、博士生导师、 研究组长。2004-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牛津大学客座教授。

  研究内容:高福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跨种间传播机制与结构免疫学,尤其是有关T细胞识别、艾滋病病毒等囊膜病毒侵入的分子机制、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递的机制的研究。在Nature, Nature Medicine, 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 Science, Lancet, PNAS-USA, PLoS Medicine, Journal of Immunology, Journal of Virology,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J. Exp. Med., JBC等在内的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

  承担课题: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大项目、中科院知识创新方向性项目等。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