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1日笔者在《大学周刊》撰文《破除状元招生观,清华北大谁为先》,衷心希望两校在今年的招生中不再“骄傲地宣布,他们录取了各省区多少个状元”,以此“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与其目前地位和人们的期待相称的贡献”。然而事与愿违,“杯具”仍然发生了,两校骄傲地公布的状元人数加起来竟然超过了全国的状元总人数,于是引来全国媒体一致的口诛笔伐,“状元门”这个新名词因而诞生。可以说两校招生竞争今年已成双输局面,这是两校的悲哀。

  两校此后宣布,明年不再公布状元人数了,这普遍被认为是一种“进步”。大学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历来被认为比社会普罗大众看得更远更深刻,因而常常能引领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然而这一次中国两所顶尖高校的招生竞争竟然反过来被社会舆论所引导!仔细反思“状元门”的因果,却能读出我们整个社会缺乏一流大学的悲哀。

  “明年不再发布状元数据”表面看是一种“进步”,仔细思考却会发现真正的进步还远未发生。两校明里不争,暗里也不争了吗?如果仍然给状元高额奖学金、甚至其他更为优惠的条件,进步是否真正发生了呢?如果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学术共同体)仍然以各省市录取的文理科状元数和分数线的高低作为对招办主任和各省招生组长政绩考核的标准,进步是否真正发生了呢?如果大众仍然简单以状元数的多少作为两校竞争输赢的标准,进步是否真正发生了呢?如果中学仍以培养出状元为荣,如果媒体仍然充斥连篇累牍的状元报道和状元榜时,进步是否真正发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