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卢晓东:不争状元争什么

2010.8.24

  今年5月11日笔者在《大学周刊》撰文《破除状元招生观,清华北大谁为先》,衷心希望两校在今年的招生中不再“骄傲地宣布,他们录取了各省区多少个状元”,以此“为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与其目前地位和人们的期待相称的贡献”。然而事与愿违,“杯具”仍然发生了,两校骄傲地公布的状元人数加起来竟然超过了全国的状元总人数,于是引来全国媒体一致的口诛笔伐,“状元门”这个新名词因而诞生。可以说两校招生竞争今年已成双输局面,这是两校的悲哀。

  两校此后宣布,明年不再公布状元人数了,这普遍被认为是一种“进步”。大学作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历来被认为比社会普罗大众看得更远更深刻,因而常常能引领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然而这一次中国两所顶尖高校的招生竞争竟然反过来被社会舆论所引导!仔细反思“状元门”的因果,却能读出我们整个社会缺乏一流大学的悲哀。

  “明年不再发布状元数据”表面看是一种“进步”,仔细思考却会发现真正的进步还远未发生。两校明里不争,暗里也不争了吗?如果仍然给状元高额奖学金、甚至其他更为优惠的条件,进步是否真正发生了呢?如果学校领导、全体教师(学术共同体)仍然以各省市录取的文理科状元数和分数线的高低作为对招办主任和各省招生组长政绩考核的标准,进步是否真正发生了呢?如果大众仍然简单以状元数的多少作为两校竞争输赢的标准,进步是否真正发生了呢?如果中学仍以培养出状元为荣,如果媒体仍然充斥连篇累牍的状元报道和状元榜时,进步是否真正发生了呢?

  过去的一年中两校以“五校联考”和“校长实名推荐”而在招生的形式上有所创新,一时令人有春风拂面之感,但“状元门”暴露出状元招生观仍未被摒弃。两校二十年前争什么,今年仍然在争什么。对旧有价值观的因循表现出状元招生观根深蒂固的力量和改革的艰难!

  进步明年是否会真的发生?对此我们不能抱太高期望。我们能做的首先是转变我们自身的观念。不看状元数,我们如何判断两校在教育竞争中的输赢呢?

  第一,我们要看哪所高校学术水准更高、对学生要求更严格。学术要求是否很高体现在每一天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师每次对作业的认真批阅,体现在每一次考试中。公众表面上很难看到两校的学术水准。但在学生对学习付出的努力程度一定的情况下(学生短期大幅度增加学习努力程度的可能性不大),学术水准越高,毕业率越低,淘汰率则越高。

  学术水准高、对学生要求严格曾经是北大清华两校的传统。在两校的历史上我们都能找到一些数据。以清华大学为例,1928年至1937年期间每年的学生淘汰率为27.1%,理学院最高淘汰率达到69.8%,工学院则为67.5%。“叫苦连天地忙着,昏昏沉沉地迷着,提心吊胆地怕着,咬牙切齿地忍着”,是那时清华学子生活的真实写照。据统计,在吴有训先生执掌清华物理系时期,“1929年入学学生11人,到1933年毕业时仅剩5人,淘汰率54.6%;1930年入学13人,到1934年毕业时剩下4人,淘汰率69.4%;1931级淘汰率为50%,1932级更高达82.8%……”与如此“残酷”的淘汰率相对应,在物理系1929年至1938年入学并得以毕业的71位本科生中,出现了21位中国科学院院士、2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我们的媒体应当每年报道一下两校的毕业率,毕业率低(淘汰率高)的那所高校学术水准高,更加值得大家尊崇!

  第二,我们要比较哪所高校的毕业生对自己的母校捐款多。毕业生在其一生中都会对大学生活有所回忆,当他们认为母校对自己一生的生活(或者成功)有真正的帮助时,当他们同时具备捐款的愿望和能力时,他们会为母校捐款表达自己的感激,同时希望母校的传统和光荣在自己的帮助下得以延续。与教育部的教育评估相比,毕业生对母校的捐款额是教育质量最为准确的评估。捐款额潜在考察了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课堂之外教师与学生的从游与交往,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学生的关心程度,毕业生就业率和创业成功率,毕业生对母校荣誉的认同……

  清华北大两所高校都有基金会,每年我们都可以比较两校校友对母校的捐款额,其中捐款较多的大学赢得了真正的竞争,更加值得大家尊崇!

  第三,我们要比较哪所高校第一个培养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大陆“零诺贝尔奖”的状况延续至今,并且转化为“钱学森之问”。我们期待未来有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本科教育、或者硕士阶段、博士阶段的教育在大陆一所高校完成。即便只是个案,也意味着我们教育质量的真正提高。那么,未来这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在北大学习过,还是在清华学习过?还是由大陆另外一所大学培养出来?谜底何时揭开?

  即使有人(希望不是大学领导者)没有意识到,实际这个真正具有意义的竞争早已在两校间展开,并且不像划艇比赛那么容易终止。能够培养出诺奖得主,这所高校必须掌握教育规律,并且把对教育规律的把握转换为教育制度和每一天持续不断的教育努力!这比追求状元要难得多。

  我们可以年复一年继续期待那名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诺奖得主。清华北大谁培养出这名为人类的智识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人,谁就赢得了竞争,更加值得大家尊崇!

  如果我们不再关注两所大学的状元数而更加关注两所大学在以上三个维度的竞争,也许我们的世界一流大学会早日建成!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